中方「解密」加勒萬檔案 印度媒體為何「集體靜默」?
「從衛星圖看,1月30日的班公湖沿岸還部署了大量的中國士兵和設施,在上周二(2月16日)的新照片中,汽車和相關建築已經不見了,只留下一片空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科羅拉多州一家空間技術公司觀測到的衛星數據,這樣報道中印邊境爭端的最新局勢。而在它們看來,更值得注意的事是在此之前,中方首次公布去年6月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中方傷亡的具體情況。
在2月20日第十輪軍長級會議舉行之前,中印已經按照此前第九輪會談的共識,完成了一線部隊脱離接觸。從中印雙方的表述來看,儘管部分地區仍存在爭議,但撤軍勢頭不會改變。自2020年4月以來,印度一方在邊境地帶動作頻頻,越線搭橋、修路導致局勢徒然升温,引發中方強烈不滿,雙方更是於6月份在加勒萬河谷爆發嚴重衝突,這也是45年以來,雙方首次在衝突中出現士兵喪生的情況。中印關係旋即墮入冰點,印度在公布了20人死亡的數據後,極大刺激了民族情緒,民間一度掀起通過抵制中國製造泄憤的連鎖反應。
相比之下,中方當時的反應要低調許多,只承認有傷亡,未公布細節。而今,時隔8個月,中方終於披露此前事件中犧牲士兵的信息,追授榮譽稱號,隆重紀念殉國英雄的舉動,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為何中方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開這些信息,而不是在衝突發生之後立即披露,就像印度一樣。
答案並不難想象,只不過,在西方的敘事中,沒有動力對此展開解讀。就此事,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率先回應稱,衝突發生之後,為維護兩國關係大局,推動局勢降温,中方保持了高度克制。任國強進一步提到,由於印方多次渲染炒作有關傷亡事件,誤導國際輿論,對英雄事迹進行公開報道,是媒體的責任,有利於澄清真相,以正視聽。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了這一點,並進一步指出,事件的責任不在中方。
中國軍方機關報《解放軍報》最先刊發題為《英雄屹立喀喇崑崙——走近新時代衛國戍邊的英雄官兵》的長篇報道,部分披露了去年6月加勒萬河谷的流血衝突事件細節,指出事件起源在於,印軍自去年4月後不斷違反兩國協定,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修路建橋,6月也是因為印軍越線搭設帳篷,中方軍官只帶幾人前往交涉遭到印軍伏擊。報道稱,印軍「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藉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中國軍方證實有四名士兵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中印衝突中喪生:
此外,中方進一步公布了部分衝突現場視頻,佐證了文中的描述。畫面顯示,祁發寶團長只帶幾名士兵與印方交涉,未果後,數倍於中方的印軍趟過河水撲向中方而來。視頻一經公布,也引起了中方的民意憤慨。
比起衝突剛發生之時印度媒體幾乎狂熱的高調,在中方官方確認傷亡人數之後,印媒在報道相關事件時冷靜得與過去「判若兩人」,今日印度旗下的商業報紙《今日商業》在相關新聞報道中,全篇引用中方的相關報道,說中方首次公開承認有傷亡,只在文末用一句「中國解放軍使用石頭、棍子和嵌有釘子的棍子攻擊印度士兵。」略微帶過後,落在中印已經完成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將實現脱離接觸。
《印度斯坦時報》大致也遵循類似的發聲模式,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句「中國官媒就衝突譴責印度,但印度軍方否認該指控,堅稱中方侵入實控線。」《香港01》在與該報記者溝通時,對方也只透露,希望局勢能穩定下來。
時間若往回追溯8個月,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前線消息傳到印度民間,引發強烈震動,媒體造勢加上精英階層在社交平台的發聲,極大推高反華情緒。抵制中國製造商品、當街燒燬中國生產的電視機,乃至中止與中國企業的合同等系列動作都在洶湧民意之下做出。
6月15中印衝突發生後,印度民間掀起抵制中國製造活動:
兩軍對壘,又產生了傷亡,必然會點燃民族情緒,但當民族情緒過熱,以至於綁架政府決策者時,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整個國家也被捆上戰車。6月15日中印爆發衝突之後,民意也給印度當局施加了不少壓力。6月21日,印度政府表示,給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上與中方打交道時的「完全自由」,這意味着,在此後的可能衝突中,印軍可以使用武器。一旦開火,戰爭便如箭在弦上。
彼時印度媒體的報道邏輯大致在於強調印方在衝突中「獲得勝利」,在中方沒有公布犧牲官兵信息之前,印度媒體甚至一直炒作中國解放軍至少損失40人。從中國方面披露的證據來看,印軍在中方增援到達後匆忙撤退,甚至顧不上傷員,是中方救助了這些印度士兵。
目前,印度軍方未有公開發聲,CNN和路透社都試圖聯繫印度軍方求證,均未獲得回應。當然,中印雙方已經達成了脱離接觸的基本共識,邊境局勢有望重回穩定,中方選擇在協議達成之後才公布犧牲官兵,既是對國內、對烈士有所交代,也給印度留足了面子。
印度其實並沒有做好發動戰爭的準備,或許想趁着中國忙着應付美國的時機,在邊境討得一點好處,卻誤判了局勢,也誤判了中國的決心,以至於將自己陷入民意的包圍之下。另一方面,當前印度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國內已然應對乏力,無論如何也只能「冷靜」。
在分析人士看來,很多印度民眾和中下層官兵都狂熱地認為,印度可以與中國一戰,一雪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前恥,甚至一舉解決兩國長期存在的邊界問題。時評自媒體「杭子牙」分析稱,現實是,中國根本不是印度的威脅,中國更願意和印度搞好關係,即便是中印之間存在領土衝突,中方也希望能通過和談解決衝突,中國並不希望在西南邊境多一個印度這樣的敵人或對手,影響到自身的戰略全局。
而另一方面,一旦中印因為印度的不冷靜發生邊境衝突,印度又從未中佔過上風。今次中印激烈衝突之後的「勝利」,印度應該需要一定時日消化才能緩過神來。但是,印度能否真正搞清楚局勢,依然要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