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曾鈺成:應反思移民潮從何來 籲中央設法贏回香港人心
「作為政府,無論是中央還是特區,也應該實事求是分析,為何這段期間會多了人離開?」
《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政治迎來全新局面,民主派陷入前所未有劣勢。英國最新的BNO擴權計劃,引發中英雙方再度論戰。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香港01》專訪,談到政治局勢、移民潮等議題。
曾鈺成認為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至少兩個議題得先解決,包括社會經濟深層次問題,以及政制改革爭議。曾鈺成指,無論對反對派怎麼不喜歡,也不能否認他們代表相當一部分的港人聲音,政府有必要創造良好溝通環境,共同解決爭議,無論多難都要嘗試。他亦相信,不會所有反對派都「不是愛國者」,始終有部分人可以團結起來,共商香港的出路。
至於移民情況,曾鈺成認為,英國也只是想通過BNO擴權計劃,於《港區國安法》議題上做文章對付中國,並吸引香港人才及資金,和所謂「歷史責任」沒有關係。不過他表示會以平常心看待移民潮,並深入反思到底這些香港人想離開的想法從何而來。他呼籲,特區和中央政府盡快贏回大多數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關注一國兩制實踐:「硬的一手」已做好 何時會有「軟的一手」?
整個訪談過程,曾鈺成每次談到香港政治前景,語調都頗為沉重。
曾鈺成表示回歸23年半以來,有一些現象大家都看到,一國兩制在實踐上,無論是中央政府的角色,還是中央與特區的關係,都和過去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他反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所有關心香港未來的人以及中央政府、關心一國兩制實踐的人,要探討的是,如果我們今日已進入一個新的一國兩制實踐模式,這是否一個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常態?我們由《國安法》實施後所見到的香港狀況,是否大多數香港人都會覺得一直持續下去,就會對一國兩制很有信心呢?」
他提到,《港區國安法》落實後一些街頭暴力事件、衝擊一國底線的行為確實有所收斂,但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同時也必須爭取大多數香港市民的支持,而這一點「尚待研究」:「我相信大多數香港市民都對破壞社會秩序行為、港獨主張持否定態度,這些行為被壓下去,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樂見的,不過接下來每個人都會看,香港的狀況是否持續下去都是這樣?」曾鈺成指,近期和不少朋友談論香港政局時,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中央政府對香港「硬的一手」已經做好並有成效,何時才會有「軟的一手」,去贏回香港人心、對一國兩制的衷心擁護?
原則上認同《01》主張 倡社會經濟結構改革
曾鈺成認為,香港政治和社會狀況的出路,至少有兩個深層次矛盾必須處理。其一,社會的嚴重不公平現象。他指貧富差距於回歸二十多年多有所擴大而非收窄,所以他表示原則上認同《香港01》的主張,香港必須迎來一場大改革,政府管治思維需要改變:「簡單說就是『向左轉』,將以前英國人留下的一套『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極右的資本主義』改變過來。」
其二,曾鈺成認為調和香港社會矛盾,始終無法迴避政制爭議。《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和六十八條,列明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為最終目標,還做不做。
仍以普選為最終目標 除非有權威人士說「當年起草時寫錯了」
提起政制問題,話題順勢落到政改、普選爭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期間提出「特首協商論」,引起政界論戰,曾鈺成亦因不同意梁振英對《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和附件一的解讀,成為「梁粉」張志剛的狙擊對象。
曾鈺成對這些論戰似乎已興趣不大,他只重申一個重點:《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列明,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按「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為最終目標。如果有人真的認為香港「實際情況」已變,不值得邁向這個目標,甚至要往回走,官方就需要走出來直接說清楚。
「除非我聽到有權威人士、中央領導出來說,我們寫《基本法》時想錯了,普選不是好制度,一時不察把普選寫在《基本法》作為最終目標。一日沒有人否定這回事,它是《基本法》最終目標,那就是接受了,起草的人告訴我們,他認為普選是好東西。近期有些文章出來,說『過時了,還覺得選舉好,看美國現在怎麼樣?』如是這樣,請中央權威人士跟我們說『抱歉,我們當時弄錯了』。」曾鈺成如是說。
籲中央、特區主動與民主派重開溝通之門
曾鈺成承認,以今屆特區政府的政治能量,較難再推動政改方案,但認為作為政府,有責任盡可能與不同陣營人士對話,尋找哪些地方有商量空間。「當然你可以說,是反對派自己不接受8.31框架,但重新建立對話途徑,這是你(特首)的責任。你有沒有嘗試過呢?」
他提到,曾經和一些泛民中人私下交流,對方也承認政治現實上如要重啟政改,也須在8.31決定的基礎之上,只不過2014年傘運、2015年表決政改期間群情洶湧,當時不可能支持8.31框架下的政改。但到了《國安法》立法後的今日,政改仍然是一個潛在政治矛盾起點,特區和中央政府都同時有責任,主動和非建制陣營建立溝通渠道,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人。「你到今日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仍然支持這些非建制派,就算他們完全接受國安法、人大常委會所有決定,認為若干泛民不是愛國者,不能給他們機會從政,但是否表示他們(市民)全都支持建制派?」
因此,曾鈺成認為中央和特區政府,都要先建立起和民主派溝通的意識,才有望化解政治分歧:「重啟政改不像一道門,說一句外面很大風,坐在這裡等,到外面沒有風才開門重啟政改,不是這樣,現在就要開始做事。可能第一次、第二次,對方都會『呯』一聲關上大門趕你走,不和你談,但還是要繼續敲門的吧?」
他又認為,即使假設有一部分極端激進派已「冇得救」,但都相信民主派之中,希望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為國家為香港好的,也大有人在,可以團結起來,並不認為現時所有民主派都是「反中亂港」。
「愛國」是治港必要條件 但非充分條件
政制爭議的另一個核心議題,是「愛國者治港」的含義。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指,治理香港的港人須「以愛國者為主體」。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去年為此加上新的註解:「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底述職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強調「愛國者治港」的原則。
曾鈺成認為,「愛國」這一點毫無爭議,即使是在民主國家擔任公職,宣誓內容都會要求相關人士效忠該國家。不過曾鈺成反問,由回歸至今,有哪個時候香港不是以愛國者為管治的主要力量。他指,歷屆立法會皆由建制派佔多數;區議會於2019年前,都是由建制派主導;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命。可以說,回歸以來香港都已經由愛國者管治,但香港還是搞出亂子,沒有一任特首可做足兩屆、十年任期,他希望所有人都想清楚背後的原因。
他的解釋是,因為單靠「愛國」是未必足以治好香港,「愛國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正如王光亞(港澳辦前主任)也說過特首的四個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愛國是首要,但只是其中一條。」對於其他擔任公職的人士,曾鈺成認為道理一樣。
質疑「置反對派於死地」想法 對香港有害無利
說到與非建制陣營的關係,自2012年起,香港社會興起一些民間組織,主張以激烈言行甚至暴力手段代替溝通,與反對派「群眾鬥群眾」,扭轉整個社會議程。尤其修例風波後社會撕裂,《港區國安法》一舉打沉民主派,「極藍」勢力更加得勢,於輿論場上大放厥詞,主張對民主派「往死裡打」;甚至愈來愈多建制派主要政黨中人,都開始受到這種風氣影響,言行愈走愈藍。曾鈺成作為民建聯元老、在任時被視為「開明建制派」,甚或自身都偶爾成為極端深藍分子的批判對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曾鈺成表示,如果建制派覺得「置反對派於死地」可以成功,那是他們的自由。但他反問,這是否一個真正、理想的一國兩制環境:「如果『打死』所有非建制派,他們(建制派)就話事,香港人不喜歡?離開吧;留下來的人,全部要聽我的話。但這是否我們相信、會成功的一國兩制呢?」對此,曾鈺成只能表示,會相信廣大市民的智慧,終會發現這種各走極端的做法,長此下去對香港有害而無利。到底希望未來香港社會是怎樣的面貌,這一點就留待中央政府思考。
談移民:要證明香港是個值得回來的地方
不論如何,香港過去一年半政治局勢,客觀結果是令部分市民選擇移民。傳媒引述英國內政部回覆指出,預計2021年至2025年間,移英港人數字最高可達1,048,100人。
曾鈺成認為,英方當然不是「為了港人福祉」或者所謂「對香港的歷史責任」而放寬港人以BNO移民英國。他憶述,1979年時任港督麥理浩得知中方決意於1997年收回香港,向英方報告此事,英方隨即修改國籍法,不讓香港人擁有居英權。「你去問問泛民,他們當時很生氣,覺得英國出賣了香港。所以按理說,他們不應對英國有什麼好感。」
「正如葉太(葉劉淑儀)所說,英國現時時勢與八十年代不同。英國當時怕1997年後,整個香港的人走到英國,那英國政客當然支持修改國籍法;現在可不一樣,他們想要人才,想要資金,(BNO移民)審批權又在英國自己手上,那當然會歡迎港人移英。」因此曾鈺成認為,英方由此至終都是先考慮自身利益。「中國當然會生氣,因為英國明顯是借BNO打擊《國安法》。」
不過對於移民現象,曾鈺成指出會以平常心看待,不會苛責任何選擇:「作為政府,無論是中央還是特區,也應該實事求是分析,為何這段期間會多了人離開?」他表示,不會簡單化地認為所有離開的人都是「對一國兩制失信心」,但也不會簡單地歸結為「外國勢力搞事」,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理性思考,到底這種爭相離開的想法從何而來。
「香港人要走有很多原因,他們對近期香港現狀不滿、沒有信心,不能靠講、嚇、鬧去改變。回歸前也有些人走了,但回歸後見到,望來望去還是香港最好,那就會回來。人人都會去他相信最有可能追求到幸福的地方,如果香港就是這個地方,他怎麼會走?找轎子抬他也不走。」他認為,中央和特區政府可以展示出氣概,證明香港是個值得回來的地方。「中央政府也想一國兩制成功吧?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有信心,這點是值得我們去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