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血汗蝦之二】海產大國剝削嚴重 企業停外判冀改善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泰國龍仔厝府有工場被揭發剝削勞工,強迫員工朝三晚七工作,並支付極低酬勞。美聯社報道事件後,業界承諾花費百萬美元改善情況,停用外判工廠,情況是否因此能得以改善?

海產業於泰國經濟發展扮演着重要角色,泰國亦是全球最大蝦出產國之一。圖為龍仔厝府其中一個工場,員工正在揀選海蝦。(Getty Images)

海產業於泰國經濟發展扮演着重要角色,帶來約70億美元的收入,經濟收益佔國內生產總值2%,而泰國亦是全球最大蝦出產國之一。2013年,泰國生產了38萬噸蝦,佔全球總產量5%,近半輸出美國。由於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亦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吸引鄰國外來勞工。然而,監管制度和執法的不足,亦造成業內的非法勞工及剝削問題。

外勞不熟權益 剝削更易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報告指出,泰國蝦業內承包外判相當常見,近九成大公司(即聘用50名以上員工)與其他工廠有承包合約關係,而這亦會使童工、剝削、惡劣工作環境及違反國際條約等情況更易發生。


另外,外來勞工由於不熟悉法例和權益,亦更容易墮入剝削之中。報告指出,泰國水產業中有逾半員工為外勞,而大公司中外勞及臨時工的比例更高達95%。美聯社揭發的個案中,員工以所剝重量計算薪金,而業內平均78%公司以用此方法計算臨時工薪金,做法非常普遍。

泰萬盛冷凍食品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斯拉豐表示,美聯社揭發的勞工問題,為行業敲響警鐘。(Getty Images)

供應鏈龐大 外判承包加大管理難度

 

不少跨國企業及品牌亦捲入是次事件,其中不少都強調社會責任和供應鏈管理,但仍無法避免事件,令人關注龐大的供應鏈加上外判承包等,會否令監察更困難、剝削更易發生。

 

美聯社揭發事件後,泰國水產業龍頭及全球最大水產出口商之一,泰萬盛冷凍食品集團(Thai Union Group)主席及行政總裁斯拉豐(Thiraphong Chansiri)表示,這事件為行業敲響警鐘,亦坦白承認在現行制度下,想保證供應鏈無「血汗食品」幾近無可能。因此,為改善情況,泰萬盛冷凍食品由今年1月1日開始使用公司內部勞工,處理蝦的加工程序,估計將花費500萬美元。另外,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於去年12月15日亦表示,如公司外判蝦加工程序,其「最佳水產養殖認證(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 BAP)」亦會被除下。

跨國大型超市沃爾瑪亦捲入是次事件,公關回應稱,有設清晰指引及要求供應商保證其生產程序符合法律。(Getty Images)

訂指引推認證 確保標準

 

捲入事件的跨國大型超市沃爾瑪(Wal-Mart)回應《香港01》稱,它們特別關注東南亞漁業的勞工待遇及招聘問題,並設清晰指引及要求供應商保證其生產程序符合法律。美國超市克羅格(Kroger)亦強調水產的可持續發展,並與第三方認證如全球水產養殖聯盟合作,以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就跨國企業應如何管理供應鏈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盧君宇博士指出,跨國品牌及大型超市有大量供應商,來自世界各地,難以一一檢查,因此在選擇供應商時,應訂立條款及標準,並要求供應商遵守,亦可請第三方如公證行等監察認證,但若供應商刻意瞞騙,超市本身亦難以知曉。至於外判本身會否更容易導致剝削發生,盧君宇表示,需視乎外判的目的及國家,若為減低成本而外判到發展中國家,較低的售價為這些公司提供誘因,它們較容易壓榨勞工以圖取更高利潤。

2013年,孟加拉紡織工廠倒塌造成近千傷亡,亦揭露了當地勞工待遇及工作環境惡劣等問題。各方遂合作改善當地勞工問題。(Getty Images)

杯葛產地非良策 跨國企業應聯手改善

 

事件發生後,代表75%美國水產業公司的國家漁業協會(National Fisheries Institute)指杯葛泰國不能解決問題,其發言人稱:「如果停止購入當地海產,在當地勞工議題上會失去對話機會,亦無法解決問題。」盧教授同意以上說法,並指出杯葛只會令勞工頓失生計,對改善勞工環境並無幫助,與其杯葛泰國供應商,不如與政府聯手改善問題。

 

孟加拉工廠倒塌傷亡近千 著名跨國企業受牽連

 

盧舉出2013年孟加拉紡織工廠倒塌事件作為例子,當時造成近千傷亡,亦揭露了當地勞工待遇及工作環境惡劣等問題,不少跨國品牌如MANGO、H&M及GAP等亦牽連在內。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紡織部、工會及企業代表合作改善當地勞工問題,包括簽署協定保障工人安全、討論最低工資、當局加強檢查工廠等。


盧表示,現在這些品牌可以加強第三方監察、推行認證及停用有問題供應商,讓市場自然淘汰這些工場,亦可成立基金與當地業界及政府聯手改善問題。

政府立例改革漁業 遭質疑執法不力

 

據美聯社報道,泰國政府稱為改革漁業,已通過新法例,阻止漁船上及海產加工工場內的非法活動,及記錄非法外勞。然而,亦有不少批評質疑,這些措施並無實際作用,又指當局選擇性執法。是次涉事工場Gig Peeling Factory於去年11月被掃蕩時,不但沒有人因人口販賣被捕,員工更被送回去工作,無身分證明的孩子被迫與父母分離且送進庇護中心,非法勞工則被扣留。工場現已關閉,但警方指員工都被移往工場擁有者的另一所工廠。

 

警方:工場老闆無人口販賣概念

 

泰國警方向美聯社表示,工場擁有人或不理解何謂人口販賣,亦不知道此等行為屬違法,並將之當作生意運作的一部分,反而不明白為何僱用非法外勞會被掃蕩。可見要改變業內的文化風氣,仍是長路漫漫。

 

(綜合報道)

 

延伸閱讀:

【舌尖上的血汗蝦之一】「奴隸」工廠剝削勞工 製品分銷全球

【舌尖上的血汗蝦之三】跨國生產線淹埋悲劇 消費者請以鈔票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