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務員必讀系列(三)】勿學現屆政府「外判」腦袋
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提出可行的合理選項和建議,提供相關的客觀分析,就是公務員的責任。所以,要做公務員,考生絕對不能偷懶取巧唔用腦!
【考公務員必讀系列】
(一)寫作能力好是最先決條件
(二)JRE 筆試應試心法
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John F. Kennedy)有一名言:
「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些什麼,應反過來問你可以為國家作出什麼貢獻。」 <br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同樣道理,要成功投考公務員,最重要的不是公務員這份工作可以為你帶來什麼,而是你可以有什麼貢獻。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為什麼要請你?」
AO、EO、TO、LO 等主任級職位,主要工作非體力勞動(physical labour),而是智力勞動(intellectual labour),即是我們俗稱的「食腦」。既然「腦」是這樣重要,在整個遴選過程中,不論是筆試或面試,考生任何時候也不能無腦或不想用腦,千萬不要「外判」自己個腦,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推卸給其他人。
凡事都「外判」 那為什麼要請你?
我有一個已升至政策局 PAS(即首席助理祕書長,Principal Assistant Secretary),並曾參與 AO 遴選的學生,曾和我分享了兩個因考生無腦或唔想用腦,而「外判」自己個腦,因而「激死」考官的真實個案。
第一個個案是在筆試及面試中,考生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一些政策難題,例如應否取消丁屋政策,應否回購領展等。它們正正是政策官員,特別是 AO,每天要回應和處理的棘手難題。可是,近年卻出現了考生不願分析,逃避解決政策難題的情況,只是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去研究」作為答案。
很明顯,這是拜我們現屆弱勢政府所賜。它因無足夠智慧或決心去解決政策難題,而用「成立委員會」作為緩兵之計。但這拖字訣卻引起考生爭相模仿,成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在公務員考試裏,單純提出成立委員會,而不作出任何分析及建議,是十分不負責任的答案,形同棄權和交白卷。試問遴選委員會如何從這個無答案的答案中,能夠判斷考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若果一切問題,其實最終也是交由委員會想辦法解決,政府又為什麼要請你呢?
第二個不想用腦,隨意把它「外判」的個案,是無論任何政策難題,考生均拒絕分析,通通把它交由民主方式,用投票解決。用這思路,無論筆試問什麼政策,原則上考生什麼也不用答,寫上「公投解決」這四個大字便可立即收筆交卷。面試中的小組討論環節也變成多餘,一切難題無須討論,立即一人一票,由組員舉手投票決定。
以上問題的根源,是在近年香港積極爭取民主的激烈社會氣氛下,考生往往混淆了政治(politics)與管治(governance)兩個重要基礎既念,認為有了民主和選舉便可解決社會上的所有政策問題。
得到政治權力,不等於就有管治能力,看看現屆的政府便知道。
協助解決政策難題 是公務員的責任
無論透過任何的政治方式產生,包括了民主選舉,上台後的政治家(politicians)也需要動腦筋去思考解決一連串政策難題的答案,因此他們必須得到有專業知識的官僚(bureaucrats)協助施政。
試想想,若選舉或投票可以輕易解決一切問題,世界上只需要有公投,不單不需要公務員,連政治家也變得多餘。而且,社會面對的問題多不勝數,不能事無大小,凡事也用投票決定,出現市民日日夜夜不停投票的異象。
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提出可行的合理選項和建議,提供相關的客觀分析,就是公務員的責任。所以,要做公務員,考生絕對不能偷懶取巧唔用腦!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