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中大物理系講師拆解雷擊意外 收起手機眼鏡沒有預防作用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有中年婦人昨日早上在衛奕信徑行山舉起雨傘時遭雷擊,懷疑肢體麻痺至動彈不得,右腰及雙腳有灼傷痕迹,送院時清醒,但雨傘未見有嚴重損壞。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認為,女傷者有可能是受側閃(side flash)或者地面電流擊中,而非被雷電直接打中。他呼籲市民避免在雷暴警告下行山及進行戶外活動,若果不幸地在山上遇到雷暴,應盡快離開危險的地方,反而收起金屬物品及電話的作用不大。

湯兆昇說,很多人以為,受雷電所傷就一定等於被天上的閃電直接打中,但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其實大部分個案都不是被雷電直接打中,而是遭側閃或地面電流擊中。他解釋:「被雷電間接打中,可以是所謂的側閃(side flash),即雷電先打中其他東西,例如打中一棵樹,電流經樹幹和樹枝一路傳下去。如果你很接近它時,閃電就會從樹隔空跳到你身上,擊中你。」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表示,除了直接雷擊之外,更常見的是側閃及地面電流。(資料圖片/龔慧攝)

【湯兆昇博士分享行山遇雷暴小知識】

+2

他續說:「另一種情況是地面電流,雷電直接打中地面,電流可以在地面上擴散,就算你跟雷擊點隔了一段距離,電流都會透過你的腳進入身體,構成傷害。站立時雙腳分得越開,或身體與地面接觸點越多(例如躺在地上),地面電流便有較大機會進入身體,造成傷害。」被問到地面電流傳導的距離時,他說:「視乎情況而定,影響範圍可能與雷擊點相距超過二十米,在美國,很多雷電導致傷亡的個案都是地面電流造成的。」

更多意外詳情:行山被雷劈|雷暴警告下 將軍澳婦擔遮行山遭雷擊 腰腳灼傷送院

湯兆昇博士簡略了解過這宗行山意外後,認為女傷者有可能被側閃或者地面電流擊中。他說:「你說她灼傷的地方主要是腰和腳,身體麻痺,有可能是電流從腳進入身體,或受側閃擊中,大量電流經過皮膚表面時加熱水份,會造成灼傷,直接雷擊的機會相對小,而且女士上身和雨傘沒有損傷;一般直接被天上的雷電直接擊中,傷勢都會比較嚴重。」

雷電直接擊中人的個案較少,大多是被側閃或地面電流擊中。(Getty Images)

消息指,女傷者被雷擊中時正開傘遮雨。湯兆昇認為開傘與否不影響地面電流,但有可能增加被雷電直接擊中或側閃擊中的風險。他解釋:「舉起雨傘等於增加了身體的高度,有機會增加直接擊中的風險,撐開的雨傘也可能較靠接近高聳的樹木或燈柱,使側閃較易發生。一般建議是有雷電時,不要用雨傘。」

雷暴下不要靠近高度突出的大樹,因為雷電很易擊中高物,之後會形成側閃及地面電流。(Getty Images)

遇到雷暴是否要收起身上的金屬物品?湯兆昇說:「在極高的電壓底下,身體上有少少金屬物件,例如眼鏡及手錶,都不會增加你被雷擊中的風險。」

那麼手提電話及對講機要不要收入膠袋中?湯兆昇繼續破解坊間迷思,他說:「完全沒有作用。很多人以為電話有金屬,跟電有關,就以為電話會惹雷。其實細的金屬不會增加雷電打下來的風險。因為雷電的電壓極高,少量金屬因電場而極化(polarized)產生的電場改變與並不足以影響雷電的走向,以致吸引雷電。而且,手機發出的是微波,不是電離輻射,不會在空間中製造導電通道,吸引雷電。」

行山遇上雷暴的話,應該盡快撤退到低地,避免留在空曠地方,也不要留在突出的高樹下。(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湯兆昇續說:「他們以為放金屬入膠袋有用,但其實在極高電壓下,膠袋都會過電,你在說的是電壓在數以百萬伏特計的雷電打下來,在這樣高的電壓,我們平時所說的導體與絕緣體的分別都不再重要,雷電如能穿越數公里的空氣到達地面,難道不能穿過一個膠袋?與其浪費時間擺東西入膠袋,或在地上鋪膠紙膠布,不如快點走!在空曠地方就最危險,做什麼都沒有用,總之第一時間去室內安全地方!」

雷暴的時間,最危險的是身在空曠的地方,應該盡快走進室內躲避;如果附近沒有建築物,就走進車內,然後關上門窗。如果身在山野的話,就盡快離開空曠地帶,落去低地,也不要靠近河流溪澗等多水的地方。千萬不要身處大樹、高的天線、電線杆、金屬欄杆附近,因為雷電很可能擊中這些突出的東西,產生側閃及地面電流。

湯兆昇博士表示,雷暴期間身處空曠地方非常危險,亦要避免身處大樹等突出物件附近。(資料圖片)

對於這宗行山意外女傷者的情況,湯兆昇認為都算嚴重。他表示,雷電擊中身體時,絕大部份電流從身體表面流過,有機會使皮膚灼傷,身上有如戴頸鍊等金屬,可能導致該部位較嚴重燒傷。能進入體內部的電流雖然很微少,但也最具傷害性,它可能使心肺停止,導致死亡,這也是雷擊導致即時死亡的唯一機制。雷擊會導致短暫昏迷、局部麻痹癱瘓、視力或聽力受損;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腦部及神經系統的損傷,長遠可能導致身體協調障礙、思考、記憶、情緒問題及視力問題等後遺症。一般人常以為中雷必死無疑,但事實上剛好相反,有研究顯示,如果把所受雷電所傷的機制、及不同程度的受傷都統計在內,受雷電所傷的人大部分都能夠生存。部分受傷個案可能很輕微,當事人因此沒有求醫或報警。

最後,湯兆昇呼籲市民注意天氣,若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就避免進行戶外活動。他說:「如果有雷暴警告就不要去行山,不要停留在空曠的地方,也不要做水上活動。我建議這類戶外活動都應該取消,這是最安全的做法。」

了解更多:行山意外|中年婦衛奕信徑遭雷劈雨傘完好無缺 山藝教練分析因由

了解更多:【夏天行山】近年至少兩宗被雷擊致死 遇雷暴應盡快離開高原山脊

看圖比較消委會測試的15款Sports Bra:

+10

看圖比較消委會測試的15款運動上衣:

+10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3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9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