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憤怒取代希望 美國社會大撕裂

撰文:余偉邦
出版:更新:

若說2008年美國大選的主題是「改變」與「希望」,2016年大選的主調,恐怕就是憤怒。無論是共和黨的特朗普,還是民主黨的桑德斯都形容自己很「憤怒」;很多美國人也對國家當前的情況很憤怒。為何8年間美國社會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到底這股怒憤會引領美國走上什麼樣的道路?

一年前,誰都以為今次大選會是希拉里與杰布布殊之爭,近代美國政壇兩大政治家族將再來一場硬併,但根據新近民調走勢,誰也不敢排除11月大選時對戰的,會是特朗普對桑德斯,甚至還可能有彭博以獨立人士身分參戰,由三方逐鹿白宮寶座。

論當前形勢,共和黨方面,目前似乎已篤定是由特朗普和克魯茲這兩名反對共和黨內建制精英的參選人,爭奪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資格;民主黨方面,代表建制精英的希拉里雖然仍是大熱,但2008年希拉里如何敗給奧巴馬的歷史,很多人仍記憶猶新,倘若桑德斯在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初選都取得佳績,希拉里隨時有可能在初選陷入苦戰。今屆大選,有可能成為美國近年其中一次最難預測形勢發展的選戰。

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希拉里、克魯茲和桑德斯都是初選中的焦點參選人。(網上圖片)

美國政治學者阿布拉莫維茨(Alan Abramowitz)和韋伯斯特(Stephen Webster)早在去年就指出,憤怒是今屆美國大選的最大驅動力,特朗普的崛起堪稱是最明顯的反映,正是這股情緒深深地影響着兩黨初選提名戰。兩位學者直言,「很多選民都非常憤怒」,在今年初選中,兩黨內最為憤怒的一群,也將是最有可能出來的選民,哪一名參選人最能掌握這股憤怒情緒,就相當有可能取得佳績。觀乎當前選戰形勢,特朗普和桑德斯無疑最受惠於這股怒潮。

8年前,奧巴馬大談希望,但現在的美國社會,卻充斥憤怒情緒。(網上圖片)

兩極化變本加厲 海嘯創傷未復元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社會這股怒火,可謂積累已久。過去廿多年,美國社會的政治兩極化持續惡化,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時代更是變本加厲;與此同時,2008年金融海嘯對美國很多中產和低下層民眾生計所帶來的沉重打擊,其實一直未見真正復元。保守右翼選民對墮胎和移民等議題尤感憤怒,覺得奧巴馬帶領國家愈走愈左,但控制國會的共和黨政客卻無能為力;至於自由派左翼選民則認為奧巴馬過去7年做得未夠多,他們對華盛頓的金權政治愈益不滿、要求平等公義。


中產階層向下流,民眾對未來生活日益感到惶恐不安,促成了右翼茶黨運動和左派佔領華爾街運動興起。儘管與幾年前相比,這兩股運動已轉趨沉寂,但其實他們所埋下的種子已在草根基層不斷發酵萌芽,並在今次大選中齊齊向建制精英發難起義。

 

四成半對政治偏幫權貴感憤怒


根據蓋洛普近期一項民調,只有40%美國人對當前美國情況感到正面,數字顯著低於歷史平均的49%, 只比歷史低位——1974年尼克遜因水門醜聞辭職前的33%好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較早前一項民調更顯示,49%美國人表示對時政現況感到愈來愈憤怒,當中54%是白人,而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憤怒(比率為61%對42%);過半人認為美國夢是遙不可及的鏡花水月,逾半人覺得自己的財政情況未有像預期般改善。

佔領華爾街運動,標誌了美國左翼對建制的憤怒。(Getty Images)

不少美國人都將憤怒矛頭指向華府。NBC去年在一項調查中問受訪者,怎樣看「 我感到憤怒,因為我們的政治制度只為權貴有錢人服務,而不是幫普羅大眾」這段說話,結果竟有44%表示認同。事實上,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桑德斯的競選活動,「憤怒」這個字都不時掛在他們口邊。特朗普甚至稱,憤怒是一種力量,對國家有好處。儘管桑德斯和特朗普在很多政策問題上南轅北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不依賴富豪巨賈的政治捐獻,並以華府局外人姿態,狠批建制精英背離民情。


當然,一些建制精英並不認同,今次選舉是一場針對他們的憤怒起義,甚至質疑這是特朗普和桑德斯渲染出來的論述。美國新保守主義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最近就引述華盛頓郵報的一項調查,指出「只有」24%美國人形容自己對聯邦政府的表現感到憤怒,認為這個水平不算高,例如2013年10月聯邦政府關閉風波時,便有多達35%美國人表示憤怒。不過,政治網站RealClearPolitics一篇報道就指出,由於「憤怒」本身是貶義字,很多選民在受訪時都拒絕用這字眼,而寧可用沮喪等字,以免被人標籤。

 

迴避談論美國社會的憤怒情緒,不代表它不存在。事實上,單是美國輿論竟然要設想最終會否出現特朗普硬撼桑德斯的局面,已證明美國選民的政治兩極化已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曾幾何時,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意識形態並非如此南轅北轍,兩黨各自都包含着頗闊的政治光譜,有時國會內最保守的民主黨人,甚至可能比共和黨內最自由派的人來得更右,但在近二三十年,雙方的意識形態卻愈來愈涇渭分明。特朗普和桑德斯的崛起、兩黨基層支持者「起義」向建制精英說不,更是這一撕裂趨勢的極致體現。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Getty Images)

桑德斯與特朗普 一個銀幣的兩面

 

南卡州參議員 Lindsey Graham曾形容,在桑德斯的世界觀中,大銀行是吸血鬼,富豪都是剝削者;在特朗普的世界觀中,非法移民是那些會毒害你子女、強姦你太太的萬惡之源,外國人則會搶走你的工作。兩人主張在美國社會備受爭議,但也顯然各自在年青求變選民和白人保守選民當中,獲得巨大回響。這種情況在十多年前根本無法想像。

 

共和黨策略謀士蓋倫(Rich Galen)直言:「我確實相信,群眾的憤怒正匯聚起來,衝擊著美國社會的支柱。看看公眾態度,他們對國會的信任程度,連記者和汽車經紀也不如。特朗普和桑德斯正從兩個迥異角度,各自成功吸引到認同其世界觀的美國民眾。」

 

從這個角度來說,桑德斯和特朗普不過是同一個銀幣的兩面。面對社會矛盾叢生,美國人到底會選擇特朗普、桑德斯、克魯茲還是希拉里開出的藥方?美國人正徘徊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今次大選的抉擇,極有可能大大左右美國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