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兩極化 打同一份工實質收入遜父輩 中產難再撐起美國

撰文:高紫恩 陳智深
出版:更新:

在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人希拉里說相信她可以救美國,特朗普則大聲疾呼「令美國再次變得強大」,呼籲「憤怒的中產」投他一票,帶來改變。大選的焦點除了兩名候選人外,還有一群失落的中產階層。在19世紀的美國,歐洲來的年輕人踏上這片美洲大陸,相信只要努力不懈的奮鬥,便可擁有更好生活,跨越社會階級向上流動。不過,近幾十年,美國人的信念卻有所動搖,中產階層仍未爬到社會上層,反而出現倒退,他們就像跌進泥濘中,拼命掙扎也難以保留中產的地位,反而愈陷愈深,抬頭看不到曙光,令美國夢破碎。

美國夢是夢中一片土地,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更好、更富有、更滿足,靠個人能力及成就,每人都有機會。
美國作家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

美國作家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1931年於《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一書「美國夢」下定義:「美國夢是夢中一片土地,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更好、更富有、更滿足,靠個人能力及成就,每人都有機會。不過,這並不限於物質的追求,不是「僅僅追求汽車和高薪,而是一種社會秩序,在秩序下,所有男女都能實現憑自身素質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並得到社會的承認,而與他的出身、社會背景和社會地位無關。」相信可以憑一己之力,爭取向上流動,憧憬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就是美國夢──中產所堅信的一股信念。

不過,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一羣「憤怒的中產」冒起,抱怨工作被機械化、移到其他州份或國家,怪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容許商家到墨西哥設廠,因而堅定表示支持特朗普,希望他帶來改變。「憤怒的中產」把美國的未來押在特朗普身上,贏得了嗎?

美國以往被視為中產社會,在上世紀30至50年代,中產人士撐起美國經濟增長的勢頭,有強烈的身分認同。(Getty Images)

美國工業在19世紀冒起,美國中產變得富裕,後院放着汽車,開着黑白電視。不過,時至今日,中產還會把美國夢掛在口邊,憧憬未來的生活會更好?美國中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冒起,1944年通過的「美國軍人權利法案」(The GI Bill of Rights),容許從戰場歸來的軍人可獲經濟補貼和教育機會,以及協助家庭或營商的貸款,讓他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屋。短短的6年間,新建成的住宅由11.4萬急增至170萬。

二戰後中產階層慢慢壯大

在印第安納州亨廷頓(Huntington),幾代的美國人都靠製造業討生活,生產嬰兒鞋子、雪糕筒,烤肉架和假牙。在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工作的通宵班工人塞策(Chris Setser)與其他中產一樣,相信只要努力便有回報。塞策每晚如常九時半帶着飯盒出門,駕車駛過農地到工廠,13年來每日如是。不過,他卻收到一個駭人的消息,工廠決定遷到墨西哥。

他16歲的女兒Krystal手執一封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申請信,她相信以她的成績可考上大學,但此時,她對於升讀大學卻有所遲疑,擔心未必有經濟能力讀大學,父親回答:「事件總有解決方法。」塞策是美國沒落中產的一員,面臨跌入低收入階層的危險。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在2015年公布的調查,研究美國階層的轉變,以收入衡量受訪者的階層。概括而言,收入介乎入息中位數的67%至兩倍便是中產,三人家庭年收入介乎4.2萬到12.6萬美元,調查會依居住地區的消費價格水平作調整。

調查發現,美國中產正在萎縮,只有近半數美國成年人屬於中產,大部分美國人均不屬中產,而低及高收入階層逐漸壯大,這情況是1971年來首次出現。229個大都市中,有203個城市的中產失卻「佔多數」的比例,而每4個美國人便有3個住在大都市。調查反映一個重要的現象,美國大多數地方的經濟階層變得兩極化,正在增長的,要麼是貧窮人口,要麼是富裕階級。工廠工人塞策聽聞工廠比預期更快遷移,更快辭退工人,他於是開始找工作。不過,預計過程未必順利,或許只能投身工資較低的行業。過去10年,印第安納州失去6萬份中產工作,低工資的工種如醫療保健、接待和快餐等卻在急增。對於塞策而言,消失的工廠工作令他更難向上流動,美國貧富兩極化的問題越見嚴重。

一羣「憤怒的中產」抱怨工作被機械化、移到其他州份或國家,怪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容許商家到墨西哥設廠。(Getty Images)

香港的中產或許閒暇時可以欣賞歌劇,手握咖啡杯品味人生,或許月入3萬也供不起一層樓。不過,中產並無確實定義,除了以經濟狀況和學歷界定外,還有社會的認同感。在中產收入萎縮之際,愈來愈少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反映出他們對前景的憂慮。

自認中產人數減

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在2014年進行調查,發現更少美國人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層,只有51%美國人認為自己屬於中產或上層中產,48%認為自己是低下階層或勞工階層。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數據顯示,由2000至2008年,平均逾60%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

有美國民眾在2012年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在曼哈頓的街頭舉行大型示威。(Getty Images)

雖然美國經濟在2008年後逐漸復甦,但美國人對中產階層的認同感沒有增加。皮尤研究中心與《今日美國報》在2014年的調查也得出相若的結果,自認中產的受訪者由2008年的53%,跌至2010的52%,到了2014年更只有44%。

「壓力和焦慮 取代了舒適和樂觀」

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人員科克哈爾(Rakesh Kochhar)說,民眾舒適及樂觀的感覺,漸漸被壓力及焦慮取代。他指出,中等收入不一定等同中產階層,雖然獲得中等收入的家庭比例收窄,但民眾對中產的定義仍然很寬鬆,不會立刻調節。科克哈爾解釋說,認為自己屬中產的人數下跌,部分原因是心理作祟,他們也許擔心失去工作或工資沒有增加。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師發表報告說,中產家庭承受更多經濟及財政壓力。研究人員埃蒙斯(William R. Emmons )及內特(Bryan J. Noeth)發現,美國人認為自己仍在掙扎的原因是,即使他們比父母有更高的學歷水平,但實質收入並不比父母高很多,而能夠達到父母成就水平的,實質收入反而減少。

「簡單而言,強大的中產等於一個強大的美國,缺一不可……讓國家的骨幹支撐起來並重新運作,是我們的職責。」美國副總統拜登在2009年總統奧巴馬上任後11日如是說。美國人雖然走過了金融海嘯,經濟亦慢慢復蘇,但是,來到了2016年,作為經濟重要支柱的中產卻正在逐漸萎縮,現實令中產美國人感到失落,仍然未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