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美英爭先開發疫苗 中國處於什麼階段?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已經超過800萬,不少國家重啟經濟後面臨第二波疫情的風險。各國對疫苗的需求十分迫切。世界衛生組織6月18日稱,新冠肺炎疫苗可能於年底前研發成功。
美歐疫苗被爭先預定
英國衛生大臣夏國賢(Matthew Hancock)6月18日宣布,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已開始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製藥公司生產,從而實現疫苗一旦在臨床上獲批,庫存就可以就緒。夏國賢稱疫苗面市後將優先安排最需要的人接種。
早在5月,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提供12億美元助力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的疫苗研發,並預定了3億劑。6月13日,意大利、德國、法國和荷蘭四國與阿斯利康簽署協議,該公司將在其新冠疫苗研製成功之後,立即向歐盟成員國進行供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14日透露,日本與美國開發疫苗公司也和阿斯利康公司進行了交涉,預計年底可以接種。
牛津大學研製的這款疫苗備受西方國家的期待,預定意味着它們將優先獲得疫苗。
歐洲國家除了寄望於牛津大學的這款疫苗之外,有消息稱,歐盟委員會正在與美國製藥巨頭強生(Johnson & Johnson)進行深入談判,以儲備或預先購買該公司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此外,歐盟還在尋求與法國疫苗製造商賽諾菲(Sanofi)達成協議。5月,賽諾菲則曾稱美國將優先獲得它們研發的疫苗。
歐美等國家的動作表明它們正在進行多手準備,既推動國產疫苗的研發,比如特朗普政府扶持摩德納(Moderna)、阿斯利康、強生、默沙東(Merck & Co.)和輝瑞(Pfizer)這5家公司研發疫苗,英國政府資助的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新冠疫苗研發項目,也將目光投向盟友。
中國疫苗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歐國家的疫苗開發進展比較快之外,中國有5款疫苗也進入了二期臨床試驗。中國醫藥公司北京科興控股公司6月16日宣布,名為CoronaVac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取得積極成果。第二期臨床試驗沒有出現任何消極的副作用,疫苗被注射後14天內血液中出現了病毒抗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月18日曾表示,中國研製出的疫苗將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球供應。6月17日,習近平在中非抗擊新冠疫情視頻緊急高峰會議上表示,中方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願率先惠及非洲國家。
對此,菲律賓政府曾於4月16日表示,如果中國研製出了新冠肺炎疫苗,希望可以優先提供給菲律賓使用。巴西聖保羅州宣布,將參與中國新冠肺炎疫苗第三階段的研製工作。
尚未有西方國家對中國疫苗表現出興趣。
温差源於什麼
即便中國在疫苗研製上處於前列,美歐等國家除了對「中國製造」的既有負面印象,也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不會優先考慮中國。疫情早已被政治化,疫苗恐怕也難逃這樣的結果。西方國家如若選擇中國疫苗,則會被賦予政治意義。
從現實因素來看,疫苗的競爭力不僅在於研發技術,同樣要看供給能力。在全球疫苗市場,美國輝瑞、默克、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簡稱GSK)和法國賽諾菲佔據8成以上份額。這種壟斷源於這些企業具備龐大的供給能力。
大量生產新型疫苗技術設備要求更高。在西方,只有英國阿斯利康和美國強生等大型製藥企業擁有可以應對相關生產的設備。阿斯利康已在5月12日宣布,建立了可每年供應10億劑英國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體制。強生4月則透露,如果原定於今年9月開始的人體試驗按計劃進行的話,公司計劃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生產6億至9億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相比之下,中國國內首個人用P3(三級生物安全水平)生物醫藥生產車間項目6月12日交付。根據中國官方的介紹,這一車間量產後年產能達到1億劑。從技術層面來看,相比於西方企業成熟的技術和經驗,中國仍然欠缺實踐經驗。
同時,疫苗是讓很大比例的人獲得免疫能力。有專家預計,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是疫苗能覆蓋70%以上的人群。另外,還要考慮到一個人很可能要打2劑,甚至更多,才能形成保護。中國人口高達14億,僅中國國內的疫苗需求量都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中國必須考慮國內的接種情況,從時間上考慮,西方恐怕等不及來自中國的疫苗。
當然,疫苗研發現在處於不確定性之中,不到最後,誰也無法斷定何種疫苗能夠真正有效抗擊新冠病毒、能夠推向全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各國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選擇都是相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