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事實當中自有公論 世衛沒做錯
在全球應對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的過程中,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處理方式頗富爭議。
有人追問,世衛當初為何沒能及時拉響警報?為何直到3月11日才宣布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當美國最早對中國發布旅行禁令,世衛反而持反對意見?在美國疫情失控之際,世衛反而又在稱讚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並推薦中國經驗。對不少輿論而言,這些都是世衛的決策失誤,特朗普將世衛形容為「中國為中心」(China-centric),有何不妥?
針對這類外界質疑,世衛發言人哈里斯(Margaret Harris)4月12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球公共廣場》(GPS)主持人扎卡瑞亞(Fareed Zakaria)連線採訪,介紹世衛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決策過程。從世衛的角度呈現事態發展過程,對各界更全面地了解事態全局有一定助益。
依照「國際協議」決策
哈里斯提及了2005年通過的《國際衛生條例》(IHR)。該條例要求各國向世衛共享信息。世衛發揮協調作用,與各合作伙伴一道協助國家建立防控能力。該條例還規定了在港口、機場和陸路口岸所應當採取的特定措施,從而遏制向鄰國傳播健康危害,與此同時防止各國採取不必要的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儘量減少對國際交通和貿易的干擾。
這也是全球應對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哈里斯說,考慮到當時SARS疫情對香港、新加坡和東亞等地的經濟衝擊,世衛對於如何更好地管理「疫情的定位」有過很多調查及討論,包括世衛的定性會否造成經濟傷害。最後成員國才在2005年通過了該條例。
遵照該條例,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2月曾兩次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商討疫情。兩次突發事件委員會委員和顧問開會都以電話會議方式開展。突發事件委員會委員有15位,主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沙特、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荷蘭、奧地利和塞內加爾。顧問有6位,分別來自中國、意大利、瑞典、法國、加拿大和新西蘭。
根據世衛在1月23日公布的消息,1月22日至23日,譚德賽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討論中國疫情以及對韓、日、泰、新四國的疫情輸出問題,評估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根據當時掌握的資料及證據,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委員之間有意見分歧,無法就當時狀況是否構成PHEIC達成一致意見,他們要求10天內在收到更多信息後再次舉行會議。
不過,在那次會議上,各委員們總體上得出結論:人際傳播正在發生,起源仍然未知(最有可能源於動物宿主),人際傳播程度也仍不清楚,中國已經迅速識別病毒,並分享了病毒的基因序列,診斷工具得以被迅速開發,其他國家也已經在迅速作出決斷,採取防護措施。
在此判斷的基礎上,世衛當天發出警告:預計任何國家都可能出現進一步的國際輸入病例,因此所有國家都應作好控制疫情的準備,包括主動監測、儘早檢測、隔離及病例管理、接觸者追蹤及防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進一步傳播,並與世衛共享全部數據。
1月28日,中國以外首次確定「有限人傳人」的情況;1月30日,考慮到疫情演變之迅速,譚德賽未等到10天便提前再次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委員會在這次會議上達成共識,並告知總幹事該疫情構成PHEIC。總幹事接受該建議,並宣布新冠疫情為PHEIC。
當時,中國全國共有7,711例確診病例和12,167例疑似病例。中國之外,則有18個國家確診共83例病例。
和美國態度並不矛盾
事實上,白宮專家彼時的判斷與世衛決定一致。1月31日,特朗普政府負責疫情防控的首席科學家福奇(Anthony Fauci)首次公開警告,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無症狀人群間傳播。當時美國感染病例增加至6例。
只不過,特朗普當時對疫情的判斷是「可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彼時判定,美國民眾面對的整體風險依然「很低」。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甚至說,特朗普政府研究了2002年至2003年期間SARS疫情,發現其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說,世衛這兩次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期間,至整個2月份,特朗普政府一直認為疫情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衝擊。在疫情和經濟之間,特朗普優先關注經濟或股市,而非對疫情的科學防控。譬如,1月22日,特朗普曾在達沃斯經濟年會期間,盛讚美國經濟表現優異,並稱美國已經制定了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方案。直到3月上旬,世衛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特朗普依然優先關注股市表現。3月13日,特朗普還曾引述借世衛的信息,證明自己歐洲旅行禁令的合理和正確。
在特朗普政府保持這種「樂觀」態度的背景下,如果世衛過早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病」,免不了會被指製造和散播恐慌,拖累美國經濟。
從概念上講,「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響範圍,而不是疫情的嚴重程度和致死率。根據2月份掌握的證據和疫情蔓延的情況,疫情尚不具備全球大流行病的特徵,這也是當時世衛突發事件委員會各國委員的「共識」。特朗普政府2月期間的表現,也說明白宮彼時認為不需採取「病毒大流行」所需的措施。
世衛專家需要用科學、客觀的態度審視疫情和病毒本身。哈里斯以時間軸和歷史線為特點的回答邏輯清晰,大抵說明了世衛在疫情中的決策思維和辦事準則,從世衛視角描述了中國在防疫過程中同世衛的協調。
哈里斯尤其強調,疫情之初病毒仍有各種「未知因素」,世衛要根據實際證據實時做出判斷。這也是世衛為何沒有在1月和2月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這也是世衛當初質疑美國發布針對中國的旅行禁令的原因之一。根據哈里斯所言,世衛必須依據IHR這一國際協議「平衡」國際經貿和疫情蔓延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世衛在扮演好「協調」角色的同時,也要兼顧且平衡好疫情防控和全球貿易之間的關係。如果不考慮經貿問題,過於輕易地發出封鎖疫情爆發地區的建議,反而不利於疫情防控過程中所需物資、人才和技術的流通與供應。
由此可以看出,世衛需從全局視角出發,根據疫情的發展,本持科學精神,在實證及詳細資料的基礎上,由來自中美在內的各國專家成員,按民主程序和國際協議做出決策。回望世衛組織對此次疫情的處理,也並不存在「延誤疫情」或「針對美國」的行為。
至於特朗普等政治領袖對世衛的指控,既不屬實,也與自己早前的言論及決策前後矛盾,更是爭功諉過的政治操作。至於特朗普4月14日所謂「斷供世衛」的表態,不僅無法獲得美國政界的支持,更是將各國以及美國國民安康棄之不顧的錯誤舉措。
天日昭昭,世道自有公論,公論便在事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