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記】跟山藝教練行千島湖執垃圾 入神秘「景點」中伏

【行山.01山記】跟山藝教練行千島湖執垃圾 入神秘「景點」中伏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跟山藝教練吳銨洋(Ken)到千島湖清景台執垃圾,儘管當日只是星期三,而且沿路都見到同路人自發上山執垃圾,但香港山野的垃圾真的執極都有,只要你肯細心一點,留意支路角落,保證你執到停不到手。

訪問當日是2月26日下午,一個平凡的星期三,我估計經過義工及漁護署工人努力兩天,相信遊人在周末遺下的垃圾應該被清得七七八八,但現實是,由起點執到去終點,沿路都見到垃圾。

Ken表示避免將垃圾扔在村路邊會這些垃圾桶。(顏銘輝攝)
Ken表示避免將垃圾扔在村路邊會這些垃圾桶。(顏銘輝攝)

《01山記》是記者上山採訪後,以第一身寫下旅程上的所見所聞。

在起點楊家村,山路旁放着幾個垃圾桶,Ken表示他不會將垃圾放在這類鄉村垃圾桶,因為野豬可能會撞翻垃圾桶覓食,到時就會變成垃圾崗,所以最好將垃圾帶到市區或者在垃圾站丟棄。

Ken一手拿夾,另一拿袋,就開始千島湖執垃圾之旅。他說:「有興趣幫忙上山執垃圾的朋友,可以帶勞工手套、長的燒烤夾,再帶多幾個垃圾袋。盡量用夾去執,就已經好好,盡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垃圾。」

他還表示,在執膠樽及鋁罐垃圾時,要多加小心,因為他試一夾過來,樽內的液體就流到他的腳上。建議夾膠樽及鋁罐出來之前,可以先把入面的液體倒出來,以免弄濕自己。

Ken深入路邊的草叢執垃圾。(顏銘輝攝)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一些大空地是行山人士的熱門休息地點,通常旁邊都會有垃圾。(顏銘輝攝)
有人將食剩的雞蛋扔在草邊。(顏銘輝攝)

Ken行山常常自備垃圾夾,若果經過山頭野嶺發現太骯髒,他就會忍不住出手執垃圾。今次他一邊行,一邊分享以前執垃圾的趣事,他笑言:「試過上山先執到一個包裝包的封口,之後行到山腰就見到一個空的魷魚絲包裝,我可以砌到一個完整的魷魚絲包裝袋出來。」

尿兜被當垃圾桶

由黃泥墩水塘行到千島湖清景台的路上,間中見到路邊有垃圾,大多是紙巾及濕紙巾,而最令我難忘的一件垃圾,是在流動廁所入面。流動廁所入面有一個蹲廁,還有一個尿兜,但我一度懷疑那尿兜是不是尿兜,因為入面有很多垃圾,例如大大個膠樽。

不過,以我個人對尿兜的多年認識,那個真的是尿兜,原來有人連尿兜及垃圾桶都分不清,將個750毫升的膠樽扔入尿兜。

在流動廁所的尿兜入面,見到有個膠樽。(顏銘輝攝)
想幫Ken在千島湖前影張相,但因為人太多,怎樣影背景都有其他人。(顏銘輝攝)

走進「執垃圾的景點」

當日千島湖清景台的垃圾不算多,而且人山人海,我們亦不久留,回到麥徑第10段,往大棠方向走去。途中Ken叫同行友人先走,他說要帶我去看一個景點。當時我天真得以為Ken會帶我去一個神秘的千島湖靚景位,馬上興致勃勃,但當我跟他走進一條小路時,馬上感到「中伏」!

那條小路有個特色,行入兩步,就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完全看不到主徑,所以這個「景點」原來是「廁所位」!Ken笑着解釋:「這是執垃圾的景點。」這條叢林小徑,滿佈白色的紙巾,目測有幾十張,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叢林之間。

Ken在千島湖的路上執垃圾。(顏銘輝攝)
Ken帶我入「景點」,地上滿佈紙巾。(顏銘輝攝)

滿地紙巾的「盛況」:

Ken一邊執,一邊跟我說,香港的山徑不會沒有垃圾,只要細心留意大路兩旁的旁支小徑,就會發現這類滿佈紙巾的廁所位。突然間,我在草叢下發現到一張不尋常的紙巾,好像比普通紙巾厚。Ken馬上出夾,我都來不及舉機,他已經將垃圾夾進袋中,他告訴我:「這是衛生巾。」

避免約十幾人一起行山

Ken表示在疫情之下,行山人士更加要注重衛生,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要隨地吐痰,做好衛生。口罩用完自己帶走。紙巾用完之後也是,這是重要的。行山時,酒精搓手液是必要的,食東西前一定要洗乾淨手。我傾向找一些大的郊遊地點去食東西,較為理想,不用迫在一個地方。」

專家袁國勇曾經講過,行山人士在適當時候要佩戴口罩,Ken都表示認同:「起步的位置一定有很多人,隨住行上山,條路會變得鬆動,可以除掉口罩。如果好像我們剛才排住隊上清景台,我覺得就一定要戴。」他現在都避免約太多人一起行山,「4至6個就最多,就不要約十幾人一起行。」

Ken建議在這種排住上落山的情況,可以戴口罩。(顏銘輝攝)

正當我以為Ken會帶我沿林道到大棠落山,但突然他帶我們入進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徑;沿途落山,遇到不到10個人。Ken表示在疫情之下,他盡量會選一些人少的路線,「行一些沒有什麼景點的路線,或者就很早出發行,避開人潮。周末就避免去千島湖清景台,黃牛山最近都很多人。」

我問Ken怎樣挑選人少的路線,他回答:「我個人會去些偏僻一點、沒太多景點、辛苦一些的路線。另外,單一路徑、較少路徑分岔變化的路,就暫時不要去。建議入去西貢,可能嶂上、石屋山,或者荔枝窩、深涌,當然我都不能預知之後會不會變得很多人。」

Ken經常在大欖涌郊野公園帶活動及訓練,對附近的地形路線瞭若指掌。我跟住他走過山徑,接上村徑,之後一出,就見到巴士站!Ken最後叮囑我,千萬別把這條落山路線洩露出去。

行到出馬路,將垃圾扔到大型垃圾箱。(顏銘輝攝)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術製圖)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