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行山路線】行大腦古道再上黃牛山 登昂平大金鐘賞西貢海景

撰文:刹那
出版:更新:

香港現存石砌古道不多不少,或沒入發展之中,變成馬路,或人跡罕至,植被進佔,然而西貢的古道太多成為主要行山徑,伴隨猶在的廢村林立於路邊,使得行者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
雖古道之名乃後世加之,仍可粗略分為︰界咸經大腦、大腦上洋、石芽背至黃坭(泥)頭的大腦古道;梅子林經女婆坳及牛凹抵花心坑的梅花古道;打瀉油坳經黃竹山抵茅坪的黃竹山古道;打瀉油坳往企壁山的企壁山古道;梅子林經茅坪抵昂坪的茅坪古道;石壟仔往梅子林的石壟仔古道;茅坪往北港的北港古道等。當中絕大部份以石砌而成,歷久常存。

黃牛山(英文名稱作 West Buffalo Hill,意指西水牛山),標高604米,為標高606米的主山水牛山之副峰,亦可將整體視作雙峰山。山之南坡有三組露岩,遠望如列崖,近望如石牆,行山界美稱為「黃牛石城」。此石城最壯麗之角度,僅能身在其中方知其峻,而難於四方體會。石城底層有一奇觀曰「石天門」,似乎成為近年按圖索驥的郊遊人士所群找的目的地,但亦有為數不少的行者畏懼其坡度甚大的浮沙路而卻步,態度正確。往水牛山方向的落山路,剛完成石砌樓梯工程,然後此段路坡度甚微,此工程惹人聯想,或許政府即將接管此山徑,納入為郊遊徑之一。

位處昂平之大金鐘,標高536米,英文作 Pyramid Hill,乃舊名金字塔峰之由來,漢英兩名皆從其外形而名。此峰與彎曲山相連,屬馬鞍山之延續,其東坡險峻非常,險地如馬騮頭、彎曲東崖及金鐘南崖等不勝其舉。於大金鐘望昂平及西貢內海景色甚壯麗,吸引無數經驗不足的行者,由於碎石仍多(而比多年前大減)的陡峭山徑熙來攘往,強行攀登;而山徑風化嚴重,已步蚺蛇尖後塵,叫人憂慮。

由昂平行上大金鐘的路上。(剎那提供)

日期︰2018-01-14
路線︰界咸→大腦→大腦上洋→黃牛石城→黃牛山→水牛山→黃竹山→茅坪→昂平→大金鐘→良友路→馬鞍臺

大腦古道

由界咸起步,同車遇上一對老夫婦,隨談之下,得知他們自細以大腦古道出入,步行往大水坑或茅坪或黃坭頭;而他們知道我們即將以該路作為行山路徑,便着我們小心一點。忽然間,有種人文歷史與行山活動結合在一起的新鮮感,叫我好好珍惜眼前尚未歿於歷史洪流的遺跡。大腦古道的下段已成為蠔涌路的一部份,只有界咸路以上的古道猶存。踏上石階,林蔭下登高於是日氣溫下相當舒適,若在夏日行走,則是濕、熱、焗三種感受。一彎右轉,古道建於溪流之右,此澗便是大腦石澗,其彎之下方便是大腦飛瀑所在,隨後右方有一土地廟(又稱公婆廟),樹上貼有對聯「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未幾右側出現破屋,是大腦廢村所在地。過澗後,乃曾氏宗祠,至今仍有子孫打理。

續走古道,走過一片疏林,路邊出現石砌高牆,盡是當年的田基。至黃涌石澗右源附近,兩岸石牆高近兩米半,往上走便是大腦上洋廢村,稍微遠離主徑。離開大腦上洋的廢田,古道穿過小山坳,緩緩上升,不久便抵石芽背,也就是麥理浩徑所在,「萬里長城」一段,亦即是黃涌石澗源末之出澗位。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3

黃牛山及水牛山

沿麥理浩徑反方向前行一會,便是直登黃牛石城的隱閉路口,此段路並非普通行山人士可應付,切忌亂闖。此山徑直指黃牛石城,坡度高且浮石碎石滿途,惟有信心者,仍可以雙腳應付。天氣甚好,身後的東洋山為前景,九龍山脈為後景,極目東方可以望見釣魚翁及東灣群島,西面則有沙田谷及大帽山。黃牛石城就在頭頂,右繞石崖後,山徑穿過兩層石城之間,以後便是相對平坦的主山徑。往山腰仰望,石城如石柱群林立,其中一石柱有如復活節島的摩艾像(Moai)。石天門就在山徑左邊,四石砌成拱門狀,中間留有一窗,相當壯觀。續登上層之石城,下望下層,更覺三柱鼎立之勢,懸於崖中,叫人讚嘆。黃牛山山頂就在眼前,最後的頂山路段並不難走,山徑右側有一組岩石,其形似行者背着大背囊。抵黃牛山山頂,雖不及大東山般多人,但已算人山人海,失去多年前的寧靜。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10

黃牛山的視野甚廣,往北望,由眼前的水牛山、石芽山,到遠一點的鹿巢山及石壟仔石林(鹿巢石林),及至最遠的馬鞍山,山巒起伏,叫人神往;兩邊側見馬鞍山新市鎮與黃嶺山脈對峙,還有西貢市與內海群島及萬宜水庫相擁。連結水牛山與黃牛山的孤形山徑相當易行,卻驚見落山路翻起不少黃土,山徑赫然變成梯級,難道「行山人士」真的不會應該斜路?登上水牛山,能俯瞰石芽山如狗牙的山稜,還有馬肚石河與石壟仔石林前後相疊。除了連接石芽山的路外,水牛山亦可東行降至麥理浩徑上的打瀉油坳,望向白馬嘴悠然漸降,寫意非常。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4

黃竹山古道與茅坪古道

打瀉油坳一般認知乃十字路口,實情還有一條隱蔽小徑,乃五路交匯之處。然後踏入這隱蔽路口,山徑立即變得清晰不過,完整的石砌古道引領行者緩降黃竹山廢村。此路幽靜安寧,與旁邊熱鬧的麥理浩徑天淵之別。幸好,一徑成名未必萬徑荒,多得前人的舖設,暢通無阻。途中遇上古墳,小心慎選北行的山徑,免得脫離主徑,跨過倒木後,漸見頹垣。至近澗邊,乃茅坪坑右源,古道右轉過澗,此路會重上麥理浩徑,若往茅坪,則無須轉彎,依澗左田壆繼續前行,此段地面極多碎瓦。未幾石砌古道重現,漸聽見水聲與人聲,原來已抵茅坪古道的橋位,進入茅坪範圍。此古道連接梅子林,一般行山人士皆從此路登上昂平,是故又重點熱鬧之地。

漸升的古道不花氣力,未幾抵達大平地,此處為五聯達學校遺址,今只剩下地基,曾為附近五村聯合建立的學校,位處五村距離相近之中立地,故名「五聯達」。續往東行,接北港古道回到市區,若沿麥理浩徑北行,便是人山人海的昂平。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3

大金鐘

今日的昂平不但人所皆知,玩滑翔傘的人數比昔日為數更多,連帶旁邊的大金鐘,亦如蚺蛇尖一樣成為初心者「挑戰」的對象。山徑變得闊谷馬路,歷風雨後風化嚴重,浮沙碎石的路徑令「挑戰者」進退兩難。於我而言,今日乃二度登頂,對上一次已有十年以上之久,當年的孤寂氣氛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只有身後那昂平高原的優雅氣質歷久不衰。迂迴地攀登大金鐘南脊,最後路段相當陡峭,如蚺蛇南脊、如吊鐘籠南脊,對我來說很輕鬆,但仍不能掉以輕心。意外永遠發生在經驗不足者或是輕視危機的老手身上,登山不是運動,而是冒險,如何將風險減至最低方為上策。

站在山頂,人滿為患,失去停留的意欲。夕陽西照,眼前馬鞍山與彎曲山的凹凸感,受陰暗強調變得極為立體。最美麗的山景,往往在朝陽夕陽間。昔日在直昇機上拍攝香港山景的政府御攝影師也會這樣告訴你。馬鞍山,這座曾伴我廿年的後山,在我心中的感情跟地位難以言喻,是一個既親切又叫人畏懼的傢伙。續降大金鐘北脊,每遇登山者皆戰戰兢兢,若他們下降南脊會更加心寒。接回麥徑,抵涼亭,往恆安方向落山,經過馬鞍山村,走良友路,返回老家品嚐母親的廚藝。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7

【本文獲「剎那」授權轉載。】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

按此立即購票 
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