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人情味社會】社會資本動力獎 凝聚跨界別力量 共建人情味香港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好人自有好報,熱心為社區付出,無論多小的事情,也會為他人所賞識。社會資本有助建立一個互助互信、團結及充滿人情味的社會,讓個人、家庭及社區互相支持,促進社會凝聚力。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下稱基金),一直致力透過資助多元化的社會資本發展計劃,齊心建立跨界別協作平台和互助網絡,共建關愛社會。

基金自2012年起每兩年一度舉辦「社會資本動力獎」嘉許計劃,踏入第四屆獲獎的計劃團隊及夥伴持續增加。頒獎禮於去年12月18日圓滿舉行,以表揚及嘉許為推動社會資本發展有貢獻的企業/機構和個人。活動除了邀請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大紫荊勳賢,GBS,JP蒞臨主禮外,更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GBS,JP、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BBS,JP、副主席關則輝先生,MH,JP等嘉賓出席。

得獎者和嘉賓合照

促進關愛共融發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期望社會資本這股動力能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生生不息,促進香港社會的凝聚力,增加市民對自己社區的歸屬感,促進關愛共融,讓社會得以持續發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獻辭

齊建社資本

「社會資本動力獎」嘉許計劃設有「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社會資本卓越夥伴獎」及「社會資本動力標誌獎」三大獎項類別。本年度「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獲獎計劃由上屆的三個增至六個,「卓越夥伴獎」獲獎單位則涵蓋商界、教育界、宗教團體及地區組織。另外,獲頒發「社會資本動力標誌獎」的企業和機構達551個,較上屆大幅增加近七成,反映社會資本理念已深入社會各界,得到跨界別、跨階層、跨世代的支持和認同。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推出的「護老紅娘」社區支援網絡,透過深化系列式培訓及實習,栽培社區人士及護老者成為「護老紅娘」,於葵青區建立護老者義工網絡,在計劃期間及完結之後持續支援護老者,延續社會資本的發展。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油尖旺區推行「新夥相傳」:金齡人士及新來港家庭社會資本協作及社區共融計劃,透過舉行墟市攤位、社區導賞等不同活動,促進50歲或以上的「金齡」人士及新來港家庭的溝通和共融,達到凹凸互補。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彩虹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喜安心」計劃,透過連繫社區義工及組織,動員不同階層人士強化社區對長者的支援。計劃亦成功建立樓長制社區互助網絡,開設維修班,培訓區內的退休男士定期為邨內居民檢查及維修輪椅,並利用協作企業之專長,為長者提供專業的保健資訊。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賽馬會太和中心推行的「孤單不再」- 建立可持續跨界別支援照顧者網絡計劃(第二期),計劃從第一期發展至今達六年,以社區巡迴展覽的形式,為大埔區的照顧者、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服務,並拓展互助網絡至醫院、私營安老院舍和鄉郊。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於屯門推行「智能長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善用學校設施,開放校園以作長者及青少年的聚腳點,促進跨代共融。計劃由學生及老師教授長者認識新科技;長者義工則擔任學生的師友,帶領學生作義工探訪。學生還利用創新科技,設計適合長者的健康產品。

生命工場推行「兩脇發功」男士社區連結計劃,以外展手法成功招募在油尖旺區較難被接觸的男士,透過舉辦講座、興趣活動、月聚、家庭活動及義工服務等,強化他們與社區的聯繫,運用專長貢獻社區。計劃發揮男士的電工及木工才能,協助不同劇團的後台運作及道具製作。

凝聚跨界別力量

本屆「社會資本卓越夥伴獎」亦與上屆一樣分為企業/機構及個人兩大類別,獲獎單位亦涵蓋商界、教育界、宗教團體及地區組織:

中華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義工隊積極參與由新生精神康復會康泰軒(深水埗)推行的「新.里.情」共建蘇屋330,包括動員超過80名義工,參與「蘇屋協作計劃」及大型洗樓式探訪。義工隊亦有自組「聖誕同歡滿蘇屋」計劃,連接區內市民,締造歡樂和諧的社區氣氛。

早於2010年已參與基金計劃的大快活今年亦有獲獎。大快活2017年參與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智活記憶及認知訓練中心推行的「腦」友鄰舍守護計劃,安排經理及副經理參與計劃的認知障礙症知識培訓,加深他們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及學習應對方法,為共建友善社會出一分力。

康業服務有限公司近年積極參與由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推行的三個基金計劃,並運用其業務專長,安排旗下工程師及前線人員教授婦女維修知識,提升婦女技能。企業正研究如何協助提升新來港婦女及單親婦女的就業機會,並探討組成婦女維修隊的可能性。

嶺南大學參與了民社服務中心推行的「社區食物互助互聯網」計劃,招募對社會服務感興趣的學生,與計劃的參與居民互動,共同烹調晚餐、分享生活經驗等。嶺大亦積極協助計劃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嶺大職員亦幫忙作活動記錄、提供場地及導師。

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積極鼓勵居於偏遠村落的村民,參與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推行的「耆義鄉土網鄉情」計劃,每月定期帶領義工探訪,由2017年4月開始至今探訪已達66次。委員會並協助連繫民政事務總署、社會福利署、學校、護士、脊醫、營養師等義工團隊,為村民製作紀念冊以保留鄉村文化;義工又帶領村民到市區的超市認識食物標籤、教導他們使用智能手機。

以熱誠感染社區 

而「社會資本卓越夥伴獎」個人得獎者包括:積極參與「新夥相傳」計劃,為金齡人士及新來港家庭提供支援的羅勒華女士;及參與東華三院賽馬會利東綜合服務中心的「友‧里」利東漁安鄰里互助計劃,促進年輕家庭之間的聯繫的李芷穎小姐。

結語

基金由十六年前首輪資助17個計劃開始,至2018年底已資助了375個計劃,分布全港18區,累積資助金額約5億6,200萬元,動員超過73萬人次及9 200個合作夥伴參與計劃,成功建立約2 100個互助網絡,植根社區,讓社會資本在香港開花結果。期望「社會資本動力獎」能繼續激發更多人士加入建立社會資本的行列,共謀新猷良策,發展更多切合社區需要的跨界別協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