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八卦掌武醫宗師:鄭懷賢
提起中國奧運第一人,自然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的劉長春。而在4年後的柏林奧運,民國政府亦派出了表演團參與。其中武術代表隊的領軍成員,就是被後世稱為「武醫宗師」的八卦掌名家——鄭懷賢。
由學藝到兼習骨傷醫科
鄭懷賢(1897—1981),本名鄭德順,字懷賢,河北安新縣人。年幼時曾在私塾學習,後因家貧而輟學。10歲那年安新縣舉行廟會,除了花炮、高蹺等民間技藝外,還有不同的武術表演,其中尤以「舞叉」最令鄭懷賢印象深刻。及至年紀稍長,鄭懷賢便拜人稱「飛叉大王」的李洱慶為師,兼習骨傷醫科。往後數年,鄭懷賢一直跟隨李洱慶四處演出賣藥,在河北一帶頗具名氣。
1918年,身手了得的鄭懷賢被武術家魏昌義相中,經李洱慶同意後,獲收納為弟子,專習戳腳翻子門的功夫。爾後魏昌義復將他引薦到好友魏金山處,研習鷹爪翻子拳。歷經3年苦煉,鄭懷賢不僅武藝日趨精進,其治傷接骨的手法也愈來愈成熟。魏金山見鄭懷賢的潛力巨大,便著他拜入內家宗師孫祿堂門下,繼續深造。由是者,鄭懷賢又學懂了形意拳、八卦掌等技,在武術界中嶄露頭角。
1928年,鄭懷賢南下上海,並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華體育會、上海西江師範學校等機構,擔任國術班導師。其時孫祿堂之子孫存周亦在上海生活,故兩師兄弟經常一起練習。幾年之間,鄭懷賢已經在當地享負盛名,據聞「上海大亨」杜月笙也曾聘請他為私人保鑣。
奧運表演團
1936年,納粹治下的德國主辦了柏林奧運會。雖然這次沒有中國運動員參賽,但民國政府亦派出一個表演團出訪,而國術便是今次的主要項目之一。因此當局對是次表演團的名單非常重視,並在國內舉行了一次選拔賽(數年前徐小明執導的電影《奪標》便是以此事為藍本)。最終鄭懷賢以總成績排第三獲選,臨行前更得到蔣介石夫婦在行政院接見,並合照留念。而鄭懷賢亦著實不負眾望,其所表演的飛叉在德國引起熾烈回響,被視為當屆奧運的經典片段。
回國後的鄭懷賢自然是聲名大噪,更被黃埔軍校聘為國術教官,總共訓練了五期學員。而在抗日戰爭其間,他亦擔任了中央軍官學校的技擊教練,並時常跟周劍南、張英健、洪懋中等武術名家交流切磋。由於這些名家之中,有不少人後來都遷居到台灣,故此現時台灣流傳的孫氏內家拳法,好一部分都是出自鄭懷賢的體系。
重回醫藥
1944年,鄭懷賢去到了成都體育專科學校任教,自此便在成都定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懷賢曾經擔率領西南武術隊參加「全國民族形式運動會」。不過隨著國家體育政策的改變,鄭懷賢亦逐步將自己的工作範疇,重新轉回到醫藥上。他在1958年創辦了成都體育學院,並親自擔任院長前後達23年之久。其後他又建立了運動醫學研究室,並撰寫了《正骨學》、《傷科診療》、《傷科按摩術》等教材,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骨傷科及運動醫學專員。
1981年,鄭懷賢因為冠心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4歲。雖然當年鄭懷賢並非以首名成績,入選奧運武術代表隊。但對很多武術界人士來說,他的飛叉實在是當屆奧運最精彩的表演之一,中國武術亦是因為他,才能在奧運史上留下首個足跡,故稱他為「奧運武術第一人」亦不絕為過。至於他對中國醫藥發展的貢,就更加是惠及萬民:武醫宗師,可謂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