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初戀無限Jam】年少豁出去嘅自信,你還記得嗎?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上一套作品《一切從音樂開始》(Begin Again),首主題曲《Lost Stars》至今仍在耳邊。低音結他手出身,但執導及編劇的能力更勁,
來到《初戀無限Jam》(Sing Street),已是第三度以音樂作電影核心,仍能扭出新意,甚至更見進步。
不要因為演員不見大牌便卻步。

以80年代愛爾蘭作背景,中學生為溝女神,走去夾band。模仿 David Bowie、Duran Duran 等,創作歌曲,找女神做MV模特兒。女神一心往倫敦追尋理想,故事也漸漸由愛情輕喜劇推去熱血勵志片。

熱血勵志片向來易討好大眾,人人也需要發夢,尤其在身陷困局之時。電影除了決心尋夢的男女主角,一個有音樂天份,一個是名模料子,還餘下什麼角色呢?包括:

1. 男主角的父母,互相折磨仍被逼一齊生活,痛不欲生。
2. 男主角的阿哥,因成長經歷不濟,空有才華抱負見識,但沉淪於埋怨世界之中,不能自拔。
3. 男主角的家姐,喜歡畫畫,但催眠自己,建築是前路,也是理想,令自己較容易接受。

很容易的,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後便理所當然地支持或羨慕或妒忌年輕的男女主角,擁有那種不惜一切豁出去的自信。自信,你還記得是什麼嗎?

嫌這種年少輕狂太童話?電影還有另一個角色:學校的訓導主任,修士,強逼男主角守校規,唔畀著啡色鞋,一定要黑色。又唔畀男主角化妝,即使男主角做埋研究,話拿破侖都化妝,照樣被拉去廁所沖水。結局,男主角帶住樂隊成員,牽動全場同學戴上訓導主任的面具,大聲唱出反抗聲音。喂,反建制,爽到爆喎。即使你是民建聯成員,不能爽出面,心底,也會爽的。雖然,這其實更童話。

何況,導演再一次發揮選歌的高能力,原聲大碟又是可以由頭掃到尾,掃足幾個月,幾年後,偶然再聽,又會有感覺。如果你像我一樣,對 Depeche Mode 等80年代英國流行文化象徵人物有點感情,更會看得聽得投入。

如果你完全不愛聽歌的,是否完全絕緣?又不會,因為電影內講及幾個小朋友拿住攝錄機隨街拍MV,度故事度造型,嘩,有邊個人未試過諗啲白痴念頭出來希望化成創作?

然後,我會記得電影中的一幕:為拍MV,男主角叫女主角扮跳海,女主角睬你都傻,一嘢跳落去,再輕輕鬆鬆地說:「這就是藝術呀?怎可以樣樣事也只做一半?」是鬼唔知的道理,但道理跟誓言一樣,大部份人都知,但會忘記,或不再理會。偶爾,是要他人提醒一下的。

 

【編按:劇照來源為電影facebook專頁。】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