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以外的社區小店?借鑒台北地下街
如果現時啟動地下街的計劃,由政府自行營運…一方面可以打破領展的地區壟斷,促進社區競爭;另一方面促進民主管理,創造更多的社區可能和連結,豈不美哉?
不論到日本、南韓或台灣,他們均設有地下街,讓行人使用,以及讓商店可以從街上搬到地下繼續經營。
談到地下街,必定會談到台北的例子。單是台北車站已經有三條地下街,分別是站前地下街、台北地下街和中山地下街,環繞台北車站而建,北邊可到中山站及雙連站。另外台北也有一條東區地下街,貫通忠孝復興站和忠孝敦化站(共三站)。
政府經營台北地下街 另類城市聚腳點
台北的地下街不像香港商場般奢華,而是像港式舊式街坊商場一樣,賣的東西,也是街坊可負擔和需要的貨品。地下街當然有連鎖店,但通常都是便利店和藥妝店,其他牌子甚少開進地下街。地下街小店林立,在城市中成為了另類的聚腳點。
不只是小店,部分社區設施也搬到地下街。如台北車站誠品地下街的一角,就設有紅十字會的捐血設施;東區地下街就設有公共藝術廣場,供團體辦展覽和表演活動,沒有展覽和表演活動時,就成了街坊的聚腳點,閒聊休憩,構成社區的重要部分。
現時除了站前地下街近車站的位置外判了給誠品和微風經營外,其他都是直接由台北捷運公司經營和管理。台北捷運公司的股權全數由台北市政府擁有,台北市議會和市政府自然也可就地下街的問題,向台北捷運公司進行監察和問責,防範其變成以利為先,甚至謀取暴利的商業項目。
地下街除了用作商業和社區用途外,也可以令行人從地面轉移到地下,使用地下街橫過馬路,減低人車爭路和交通意外的機會。另外,地下街可以用作貫通不同社區,形成更大的社區圈子,減低社區之間的割裂程度。
引入地下街 連結小社區 抗領展霸權
至於香港,10 年前已經在討論設立地下街的可能性,但到今天仍然只聞樓梯響。將軍澳、天水圍、東涌這類區域採用的版塊式城市規劃,令社區之間出現不同的割裂,如將軍澳就可能輕易分為康盛花園、寶琳、坑口、將軍澳南、清水灣半島和康城 6 塊社區,社區之間被公路和道路分割開,沒有強韌的連結。地下街的建設,正正為社區之間創造新的連結,連接不同社區。
現時不少政黨的訴求仍然要求政府回購領展,但領展的市值已經高達 1,100 億元,如需要全數購回領展,恐怕需要1,500-1,800億元(計及溢價)才可以全數私有化領展股權,並不化算。
如果現時啟動地下街的計劃,由政府自行營運,甚至將部分(或全數)股權撥歸區議會,由區議會和立法會共同問責和監管,政府、區議會、地區人士、組織和地下街商販共同管理,甚至由商販民主管理和規劃。將來這類地下街,除了令小商戶有地方繼續經營,亦可以用作地區墟市,有一定的社區功能(如小型表演場地、診所等)。這樣的方案,一方面可以打破領展的地區壟斷,促進社區競爭;另一方面促進民主管理,創造更多的社區可能和連結,豈不美哉?
即使將來要回購領展,也可以透過這類競爭,削弱領展(或其他營運者)在社區對商戶的議價能力,慢慢逐一進行回購。屆時,公帑所花的金額只會更少,用途也更有意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