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逝世】一生與科學結緣 光纖理論曾被嘲「癡人說夢」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
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癡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持續不懈研究,終獲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高錕於2003年確診腦退化症後,行動和認知能力受到很大影響。2009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他來說,可算是「遲來的獎項」。
六十年代提光纖理論 初時不獲認同
高錕1933年出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祖父高吹萬是晚清詩人和革命家,父親高君湘是律師,另有一名弟弟高鋙。高錕於1948年舉家移居台灣,至1949年遷往香港。
在香港,高錕就讀聖若瑟書院,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大學,但由於他想讀電機工程系,港大當時未開設此科,於是遠赴英國,進入英國倫敦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格林威治大學)。在英國留學時,高錕於舞會中認識後來的妻子黃美芸,兩人於1959年結婚,婚後有一子一女。
1966年,高錕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任職期間,開始研究利用玻璃纖維傳送訊號,發表過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進行長距離及高訊息量的訊息傳送。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癡人說夢」。但他未有放棄,繼續研究及改良技術,至1981年第一代光纖系統面世,他亦因此獲得「光纖之父」美譽。在1987年,高錕回港出任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期間創立訊息工程學系,直至1996年榮休。
退休後患腦退化症 2009年成就終獲確認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退休後,高錕生活較為低調。2003年,高錕由於打麻將時反應遲緩,在朋友建議之下到醫院檢查,確診腦退化症,其後生活都大受影響,表達能力亦下降,需要妻子在旁照顧。
由於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理論獲確認需要較長時間,即使有傑出成就,往往也要在數十年後才能得獎,高錕也不例外。2009年,高錕首次提出光纖通訊後四十多年,終獲得遲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2010年,高錕先後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及英女皇壽辰「爵士勳銜」及香港「大紫荊勳章」。他和妻子亦在2010年9月成立高錕慈善基金,晚年主要於香港和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