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魅力就係「做自己」
香港的自由行旅客下跌,旅遊業及零售業正步入寒冬,多年來沒有去經營旅遊政策,現在算是自嚐惡果。
怎樣的旅遊政策才是好及適合香港?相信政府又會開個什麼委員會,花上幾年時間去研究。
在各界你一言我一語時,我想說說台南的故事。
生於台南的作家葉怡蘭這樣寫台南:
「此城,特別有着一種,安步當車的自在徐緩,以及自信不拘泥的率意與隨性。」
我在想,如果台南是一個人,它的性格應該是自在、自信、不急躁、率性而為,聽起來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與台北相比,台南的繁華氣息沒那麼強;與花東相比,台南不是那種好山好水的壯麗,而是百年古都的氣息。這裏沒有什麼新派奢華名牌店,沒有捷運,沒有車水馬龍,只是以流溢着的老舊味道,告訴遊人古城獨有的魅力。
謝宅老房子民宿的主理人小五這樣說:
「台南人一直以來都用自己的速度在生活。」
台南曾是台灣首府,繁華文化匯聚,後來政經重心遷往台北,台南不在大家關注焦點下,反而沒被城市發展牽着走。小五說,昔日曾經歷富庶,讓不少老台南人對錢的欲望並不強,更着重怎樣過生活,
「我們把重心放在做一件事上,很多老店家選擇周末不開店,服務的是在地人,而非遊客。」
「服務的是在地人,而非遊客」,這幾句值得深思。我們帶着行李與地圖,離開慣常生活地,遊歷異鄉,無非都是想看看別家風景,短暫過另一種生活。一個地方的當地人吃什麼、有什麼小店、住什麼房子、坐什麼交通工具,都是吸引的旅遊體驗。
走在台南,會看到非常多老店,50年魚焿、60年粉圓、80年冰店、百年冬瓜茶,數之不盡,全都熬過歲月洗禮,現在仍是排隊人氣店,而且多是很有性格,多好生意都絕少開分店,只賣一種產品,營業時間要不是很早關門,要不是超晚才營業,有些更是周末休息。
周末不營業,香港人會歸類為很有型的老闆。因為店租太貴,不是很多老闆有本錢去固定公休;就算有,也絕少在生意多的周末,怕客人會漸漸不來。這樣比較之下,台南人真的很有型,小五說:「台南人的個性覺得沒必要讓每人都愛上台南,這本來就是我的生活。如果你懂得就會想來,如果不懂也就算了。」
當每個城市都落力開發新景點,追求最大最高的建築,甚至興建一些與環境一點也不搭的地標,台南人選擇做自己,把最地道的生活呈現給旅人。因為很地道,台南限定,連台灣其他城市也沒有,反而成了吸引旅人來體驗的魅力。
例如賣蝦肉肉圓的小店,會因為當天蝦肉質素不好而不開店,寧願少賺一天,甘願客人撲空,也不要壞了品質。為了這種不變美味,旅人願意一再來台南。有回家陪伴父母的台南年輕人,想讓愛悠閒過活的台南人散步時可邊吃冰淇淋,所以開手工冰淇淋店,每天只賣一種口味,結果成了排隊人氣店。
我曾多次入住謝宅,全是小五家族中人曾居住的房子。他花心思把老房子整修翻新,甚至要找老一輩的裝修師傅才懂整修,保留當時的佈置,木門、窗框、磁磚,再花數年找來老東西,重塑昔日家庭時光,讓遊人住下來,從「家」開始認識台南的生活。
經營了八年,謝宅接待過來自30多個國家的旅人,把台南老房子魅力帶到世界。入住謝宅,從不少細節會讓你知道更多台南的模樣,例如棉被是四位加起來四百歲的台南老師傅親手縫製。每次都讓我舒服到不想起床,是住五星級飯店都不曾有的感覺,為了這床舖,我會想一再去台南。
近年台灣吹起老房子風潮,台南彷彿成了表表者。不同經營者進駐老房子,灌注各種新的經營思維,書店、咖啡店、茶室、食店、民宿、餐廳,保留老貌,亦灌注新靈魂。這些小店老店都是尋常人家的生活,成了台南的迷人風景。
當一個地方長時間只顧不停開新商場,單一提供一種旅遊資源,短視地迎合某群旅客的需要,而不去想想怎樣利用自身的優點及社區資源,給旅人獨一無二的體驗,它的旅遊吸引力只會一點一滴流走,這正是香港面對的困境。
【編按:相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