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盟超區拒協調 攬炒要負上最大責任
新同盟一個決定,終令泛民整個協調計劃未開始已「難產」,若導致泛民政黨互相鎅票,最終「攬炒」。新同盟,請問你是否該負上最大責任?…新同盟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該深刻明白協調的重要性。何以到了最關鍵的立法會選舉,就選擇從協調中抽身而出,甚至煞有介事地責難協調機制為「行不通、不民主、重操控、疑違法」呢?
新民主同盟早前宣布來屆立法會參選名單,派出大埔區議員關永業出選「超級區議會」,並決意不參與泛民初選,意味着由民主動力和戴耀廷牽頭的「雷動計劃」幾可肯定失敗收場。 新同盟一個決定,終令泛民整個協調計劃未開始已「難產」,若導致泛民政黨互相鎅票,最終「攬炒」。新同盟,請問你是否該負上最大責任?
泛民今屆超區勢危 11張名單爭5席
今屆立法會選舉群雄並起,有意出選的名單之多,歷屆之冠。單計已傳出或公布出選意向的政黨候選人,戰況最激烈的九龍東有12張名單爭5席,平均2.4張名單爭一席;其餘各區平均都有2張名單爭一席。比起上屆(不計算得票少於3%的獨立人士在內),今屆政黨名單多出近四成,相信甚為難玩,在互相搶票下,泛民保住關鍵半數有難度。超區方面,連同剛剛宣布參選的新同盟關永業在內,共有11張名單角逐5席,且泛民名單佔了8張,實在多得嚇人。
回顧上屆,泛民在超區派出3張名單,最後何俊仁以二萬多票之差險勝劉江華,奪得尾席。泛民、建制兩陣營得票差距其實極近,超區共167萬人投票,建制得票78萬、泛民得票80萬,兩派相差只有2萬票。就算加上去屆「杯葛超區」而投白票的8萬泛民票在內,泛民約有88.7萬票在手,也只能與建制成53:47之比的局面。拿着比建制多6%的超區選票,只要泛民派出多於3張名單,就會喪失絕對優勢,保不住現有超區三席的機會極大。在這個危險的情況下,泛民卻竟然出現8張名單,更有新同盟帶頭拒絕協調!此情況下,建制重奪尾席幾近毫無懸念,大大份禮塞進建制手裏。
不肯協調是因為機制「有利大黨」?
新同盟帶頭不參與協調泛民超區選舉的「雷動計劃」,其秘書長陸耀文表示是因為「初選只對大型政黨有利」的緣故。但根據戴耀廷解釋,「雷動計劃」會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初選,通過投票讓選民定出三張泛民參選名單,不論是哪個政黨派出的候選人都要經過民調洗禮,不知道「有利大黨」是個怎樣的說法?如果是針對其規則有不公平成分,大可先參與討論,再訂下各政黨都承認的初選細則,何必急於宣布不參與協調?
包括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新同盟過往選舉一直有加入泛民主派的協調機制,避免「撞區」和互相攻擊。參與協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直接競爭而令建制漁人得利,這個制度一直取得不俗成績。新同盟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該深刻明白協調的重要性。何以到了最關鍵的立法會選舉,就選擇從協調中抽身而出,甚至煞有介事地責難協調機制為「行不通、不民主、重操控、疑違法」呢?若真行不通,又為何之前的選舉都參與其中?
「超區」之所以謂之「超區」,是因為它覆蓋全港各區選票,要得約二十萬票才有機會當選,知名度愈高愈有利選情,是為「明星戰」。民主黨出選超區的兩人(涂謹申、鄺俊宇)知名度高,若出戰初選能同取兩張名單也不令人驚訝;甚至細黨出身的街工梁耀忠,因其名氣而取得提名也份屬正常,不存在「有利大黨」,只存在「有利明星」,因為明星「有利選情」。新同盟派出的大埔區議員關永業明顯名氣不足,就算堅決闖入超區,最後勝選機會也不大,更可能分薄泛民票源,若最後「攬炒」,責任又是否由新同盟負上呢?
由當日「非否決不可」到今日「非選不可」
新同盟在區選中旗開得勝,在立法會選舉中卻岌岌可危,可能要歸咎於政黨定位的不清晰。2010年,因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而退黨成立新民主同盟;2016年,以反對政改而成家的新同盟卻「打倒昨日的自己」,參選當日最反對的「超區」,更是「非選不可」、堅拒協調,是否代表新同盟改變初衷、支持政改,認同當日民主黨的決定?
范國威以「本土」起家,是最早將本土議題帶入立法會的議員,有其獨特的前瞻性,比所有泛民都早一步看見「本土潮流」。但政治一日也嫌長,四年間另一批在泛民以外的「本土派」興起,高舉「不抗拒使用暴力」,借勢投入立法會選戰,必然會分去一部分原來投給范的選票,對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加上與其路線相近的長毛、慢必將繼續爭取連任,三人必有場硬仗要打。談到新同盟要利用超區重奪「本土」票,很視乎新同盟怎樣說服本土選民走溫和路線,而這條路線亦不似能打動數十萬計的超區選民。
協調超區 打開協調機制的重要門口
泛民今屆選舉已面對重大危機。雨傘運動、旺角黑夜造成社會四分五裂,每個政黨、團體都一廂情願以為有足夠選票,推舉數個候選人進入議會,卻無考慮過「位就係得咁多個」,每多一個非建制候選人加入戰團,票就分薄多一點。超區門檻較高,協調的難度相對分區直選較低,是協調機制開展的重要門口。若新同盟願意重新考慮加入超區初選,將會大大增加協調的成功率,保住超區泛民三席。
任何一個成功選舉都經過協調,每個團體都會有得有失,最後大家都應以大局為重,以爭取非建制派最多席位為首要任務,協調之中有什麼問題都應「拆掂佢」。學資深監製李添勝所講,大家應「少一點私心,多一點公道」,為了政黨利益犧牲香港人利益,最後誰都得不償失。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