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裏的性小眾】ViuTV為他們討回公道
在銀行工作的男友A為了安撫怒氣沖沖的男友B,竟然在大街大巷強抱對方,這一段劇情看在眼裏,描述同志生活時不加任何前設和歧視,敢說是香港電視史上40年來最大躍進!
久旱逢甘露。
自ViuTV開台後,家中塵封已久的電視機再次開着,而且幾乎沒有轉台。
熒幕鎖定99台差不多兩星期,那股清新氣息,完全驅走作為香港電視觀眾憋在心裏多年的鬱悶!最驚喜的莫過於逢周一、周二晚11時播放的自製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記得首播(4月11日)當晚,網民立即在facebook洗版。有人認為劇情「偽中產」兼「離地」,包括林保怡飾演的大衛身為的士司機,何以舉止如此斯文,家住大單位,就連佈置和陳設也是簡約北歐風,實情南方舞廳原著其中一章「司機他」已清楚交代:「大衛大學畢業之後輾轉做過幾年投資顧問,轉眼間便儲了一些錢,足夠他買一個的士牌,成功成為一名的士司機。」飾演瑪嘉烈的周家怡日前接受訪問時亦補充,「大衛已工作20年,有一點錢。」當然網民總愛先鬧為快,不求甚解。
綠豆大驚喜
事前沒預期,反而有驚喜,看罷頭兩集《綠豆》,很多地方抵讚:邀請林海峰擔任旁白、實景拍攝、兩位導演(Fatball與25)掌鏡角度巧妙用心,更重要是對白鋪排得宜,成功營造氣氛。第一集有兩個精彩之處,首先是瑪嘉烈與Candy(湯怡飾)喝醉至天光,腳軟軟的走到大衛的家,甫開門立即躺在沙發上,大衛悉心照料,幫她脫鞋,以自己的大髀當枕頭,短短三分鐘,幾乎沒有對白,那一幕,完全將大衛和瑪嘉烈之間的愛與矛盾很立體的呈現出來。
相比之下,另一幕三分鐘劇情,則以連珠爆發式的對話鋪陳。大衛駕駛的士,在中環遇上一對前往洪水橋丹桂村的同志情侶,他們因為是否同居、是否出櫃而在車上吵架,矛盾大爆發:
「我唔同你呀,咩負擔都冇,我唔可以畀公司知㗎,我唔係返Apple呀,我返銀行㗎,中資呀,我都想同你一齊住㗎。」
「唔畀得屋企人知,唔畀得公司知,依家你吸毒呀?爭人錢呀?你留案底呀?唔畀得人知!」
到達目的地後,在銀行工作的男友A為了安撫怒氣沖沖的男友B,竟然在大街大巷強抱對方,這一段劇情看在眼裏,描述同志生活時不加任何前設和歧視,敢說是香港電視史上40年來最大躍進!
在無綫被妖魔化的性小眾
怎麼說?1977年陳韻文創作經典長劇《家變》,劇中洛家孻子洛華(任達華飾)與施政(駱應鈞飾)有曖昧關係,雖然劇中沒有人講過「同性戀」三個字,但HeHe的訊息呼之欲出,這些畫面透過翡翠台黃金時段走入尋常百姓家,實在「勁過核爆」,其大膽前衛的程度直教當今的無綫中人汗顏。
自此,同性戀等性小眾族群落在無綫編劇手上,便會掉進妖魔化的緊箍咒,不是乸型、露肉狂,就是喜歡毛手毛腳、心理變態等,很多時劇中一些角色更因為身為同志敗壞家聲、備受社會壓力而變成殺人犯,負面處理的例子多不勝數,建議大家細讀「女同學社」四年前公布的「TVB最恐同及最同志友善劇集選舉」結果,在此不贅。
反之較為平實、正面描寫同志的無綫劇集寥寥無幾,最近期的例子是2008年首播的長劇《珠光寶氣》,劇中黃德斌飾演的游日東,身形魁梧、習慣留鬚、聲線低沉、說話不多,絲毫沒有「無綫Gay佬味」,偏偏他一直深愛的是高長勝(林保怡飾),令觀眾大吃一驚,能夠如此處理同志角色,只因監製是戚其義。
《綠豆》夠貼地 反映同志被歧視實況
《綠豆》同志對話的另一重點是寫實,在中資銀行工作的男友A礙於公司內部的保守氛圍而不敢出櫃,那句對白實在說穿很多同志的痛處和壓力來源,為了撰寫這篇文章,我向兩位在中資機構工作的男女同志朋友查詢。
他說,公司不會明文禁止同事討論同性戀,但畢竟上司很多時都是內地人或者是傳統中國思維的中、老年人,「很多Member會擔心自己在上司面前扣分,選擇避而不談」。
她說,面對同事時不夠膽說自己是女同志,「因為身邊有朋友提醒,叫我入去打工的時候,最緊要唔好出櫃!」當她與女同事吃午飯,每每談到感情事時,「大家都預咗你係講緊男朋友,咁樣好難講落去。」
至於公司福利,理所當然不會涵蓋同志伴侶。非中資銀行的處理又如何?就算職員不會大庭廣眾的談論自身性向,至少有銀行願意為員工的同性伴侶提供福利,以滙豐銀行為例,職員與伴侶均可享有醫療福利,但不會過問伴侶的性別,單是這一點,已經間接證明《綠豆》的創作團隊相當貼地。
當然總會有些人不滿意,無意中在facebook見到一位曾在無綫任職PA的人說,「如果認為,一對同性戀情侶在吵架是什麼特別的點子,那你本身就是以奇異眼光來審視他們。」Come On,這樣根本是無視現實!君不見香港社會對於性小眾的態度依然偏向保守嗎?很多時都是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的帶着有色眼鏡,不然很多公眾人物應該很放心談及自己的性向,而來港發展的日籍男星小林竜介,亦不會因為遭人踢爆曾經在日本拍攝GV後而要執包袱返日本。
讓電視劇做好它的工作
假使40年前《家變》後無綫電視不怕外界批評,勇於為性小眾族群「開山劈石」,豎立友善、包容的態度,可能今天香港觀眾在電視熒幕看到的,是好比《上癮》、《Looking》、《The L Word》等等那樣「硬橋硬馬」的同志劇集,而描述同志之間的愛時,可以是如妻夫木聰和綾野剛在新戲《怒》那樣在床上熱吻的畫面,簡單直接,無需使用暗筆,要觀眾自行意會。
電視劇的作用既是反映社會,亦有教化作用,想起早前在戲院看「他們在島嶼寫作2」《白先勇─奼紫嫣紅開遍》,談到2003年台灣公視八點檔播放《孽子》電視劇後不久,同年台灣就出現第一屆同志遊行,導演曹瑞原憶述當時有家長打電話到電視台,請他們在播放《孽子》時能夠加插一段字幕,希望離家出走的兒子能夠看到,大意是說:「爸媽現在瞭解你了,希望你能回家。」面對同志,香港人何時才會不再大驚小怪?《綠豆》這幕同志對話的時代意義,香港觀眾應該好好記住。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