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偷時間畫繪本 職場媽媽:囝囝便便經歷成為創作靈感
不要小看他們(孩子),不應局限他們,不要令他們的眼界變小,他們的世界可以很闊。
張韻珊,短髮配以爽朗的笑容,育有兩名兒子,是今屆「香港圖畫書創作獎」首獎得主,創作得獎作品《你會咚咚咚嗎?》已用了一年時間。她對我說:「我有上班的啊!做全職平面設計。」又要湊仔、又要在職場上打拼、又要畫繪本,1日得24小時,你會怎樣分配?我帶着疑問展開今次的對談……
搭車諗故事 偷時間畫畫
阿珊笑說真的是要偷時間來做繪本創作,平日上班,回家後便要全程照顧小朋友。那何來有創作的空間?她說:「我會偷時間來諗Story board,如搭車上班的15分鐘時間及放工的車程。加上老闆容許我在不是Peak Season,兼完成工作後的時間把圖畫上色,做自己的創作,因此總有點時間創作。」不過,因為阿珊並不是全職繪本創作家,由構思到成事都用了一年的時間。故事是因為大仔溢溢兩歲時的一個生活體驗,溢溢拉媽媽上廁所,問她聽不聽到「咚咚」的聲音,原來「咚咚」是便便跌入水中的聲音。於是她開始構思故事,本身主角是一隻熊仔,但當她反覆思考,再想想流程,愈看愈覺不妥,便改了一位男孩做主角,她說:「當時成批草稿都唔要,要由頭再畫過。以前好多時是默讀,因為都是自己閱讀繪本,但與小朋友共讀後,便發現問題多多,字眼上都要作多改動。」
其實要創作一個繪本故事並非易事,阿珊用了拼貼的手法,先油一個大底色,再畫出不同的圖案並用塑膠彩上色,然後剪出不同的形狀,再貼上先前預備的大底色,之後會用鉛筆、木顏色等工具再勾勒出整體的感覺。聽了也覺複雜頭痛吧?但阿珊卻樂在其中,完成後更會讓其他媽媽朋友及孩子一齊讀,看看反應後,再作修改。究竟繪本有什麼魅力令她堅持創作?
當了媽媽後更體會到繪本創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繪本是餵養孩子的心靈食糧,同時豐富着我。
阿珊記得第一次接觸的繪本是《不是我的錯》,故事中提及一班小朋友都走出來說,自己弄哭了一位小朋友,到最後作者用了相片表達出一些戰爭、災難、飢餓、核爆、污染等問題。這對當時已是大學生的她,可說是一個震撼教育,一本32頁的繪本,最初是小朋友日常遇到的事,但最後卻宏觀地帶出世界的問題。她說:「原來繪本世界是這麼精彩,有深度,令我眼前一亮,好想在這方面繼續去認識。我的畢業作品也是用繪本形式, 311地震時,亦用了繪本、用了圖像說故事,寫了故事送給日本的小孩。」
從囝囝的便便領悟成長真諦
不過真正令她再一次成長的,是溢溢的誕生,以前她只是自己閱讀,現在變成與孩子共讀;以前是看及創作一些深層意義、社會性的故事,現在便看一些生活故事。囝囝令她再次成長,令她明白繪本世界的多樣性,加上囝囝的便便體驗,成為她這次創作的靈感。其實大仔對阿珊的影響及改變,可在一個小小的故事中看到:
動物們問男主角,怎樣才可咚咚咚,男主角吃飽後,便說要一齊等,然後他們開心地玩,開心地睡覺,最後出現「咚咚」聲。原來「咚咚」要等,成長也是要等,一切都不能急進。
阿珊笑說:「我自己本身都是好心急的人,希望讀者也能明白等的重要,而等待的過程,也可以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