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葉朗程:三十五歲的我們 都決定不了未來
葉朗程談三十五歲的抉擇,文章很勵志,給予一眾在職場迷惘的,情場失意的,人生碰壁的,能夠稍作自癒,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然後趁着零度的春天,定下一個雄心壯志的大計。朋友們給個讚,同事上司下屬都留言說加油,中年不要隨便放棄。但現實是,明年今日,Facebook彈出回顧,一年過去,還是在舊位置上打拼,人卻又大了一歲。
蔡崇信的故事無疑非常吸引,三年前他在香港辦分享會,分享成功故事,對一千個學生播下種子,可能鼓勵了1%的聽眾去創業,嘗試創新工作。
馬雲的故事更吸引,沒有看過Youtube影片的要趕緊看。他確實是極有遠見的企業家,有驚人的毅力和懂得找比他厲害的人組班。但不要忘記,BAT三家公司,都是國家重點扶植的公司。這些公司有着黨委書記可指導公司發展,他們也是企業家,更是壟斷了市場的人。試想想在香港,四個三十五歲的人,坐在星巴克,大家一起研究AI和使用飛行器進行無人化電子商貿,然後研究使用一個特定的虛擬貨幣去交易,創辦人留着25%的股份和貨幣,希望用三年時間建立起企業,預計得到外國和內地的資金後,價值可衝上五到十億,扣除投資人和其他股份,每人平均分一億左右。還有重點是,這四個人,一個是在國際投資銀行從事融資業務超過十年,另一個是在四大會計師樓擔任合夥人,一個是在歷山大廈的律師,以及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工程博士後的人。成功機會有多少?一定是零。
因為這樣的概念,大概會在Series B的階段,引入了三千萬資金後,被巨型科企看上,要麼提出善意收購,要麼就使用價格戰將這家初創企業打倒。大家回看一下,近年除了有強勁資金背景和人脈網支持的Boxful,給內地資金看中的 Gogovan外,還數得出超過二十家成功的獨角獸嗎?
葉朗程的粉絲不要誤會,這篇文章並不是批評他。筆者也是他的忠實讀者。而是活在香港,三十五歲、八十後的大多數都活在夾縫之中。上兩代人嚐盡了經濟騰飛的紅利,只要上了車沒有賣掉,過去十年口袋裡就已經扎實地擁有幾百萬到千多萬的盈利。九十後的一代,幸運的一群有父母給首期,沒有哪麼幸運的,可以在沒有機會成本下,畢業先在初創公司工作,試試工作假期,或是拿個獎學金到外地讀書再回來。對比八十後,說實話,很妒忌他們遍地機會,要到歐洲交流可以,參與無限次一帶一路交流團,國情班和實習也可以,隨便一家好一點的公司,平均人工就是一萬五以上。
三十五歲的香港人,有的在政府做高級公務員或專業職系,月入六萬五以上。有的在跨國企業擔當中高層,算上花紅年薪一百萬到二百萬不等。更多的是學校的班主任、保險和地產地區總監、銀行客戶服務經理、工程師或廣告總監。結了婚幾年,有個小孩,租住一層二萬到三萬的兩房單位,或是上了車,每月供款一萬到一萬五左右。不是沒有條件去追夢,只是活在不合適的年代。艾略特的詩是這樣的,什麼是真實,真實只存在在一次的時間和一個地點。二零一七年的香港,三十五歲的蔡崇信依舊會選擇拿着幾百萬年薪,馬雲大概只會在津貼中學教英文,馬化騰手機上有着所有社交媒體程式,但snapchat 2.0的計劃書大概會被淹沒在天使基金的郵箱裡。哪怕是Bill Gates, Steve Jobs大概都不能衝破現實的閘門和逃不出一份高薪的職位。
分享了一點三十五歲中年香港人的經歷和朋友的故事,很想聽聽渾水、中環十一少和千頌C,幾個九十後新生代,未來怎麼規劃他們的人生。
三十五歲的香港人,是失落的一代,我們不希望下一代延續這種落寞,只能把夢想放進記憶的深處。對於他們,我有一點小小的建議,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好當前不太差的工作,盡量爭取四十歲拿到月薪十萬。或是找個專一、持家有道、體諒對方的好老婆,全心全意地照顧好剛出生的孩子,為他/她買一份教育基金,為太太和自己買好危疾、醫療和人壽保險。趁着樓股穩步上揚時,月供優質股票,遠離細價股,高風險投資工具,準備好首期買第一層樓或是買另一層收租。
夢想,創業是可以的,留到五十歲,流動資產有二千萬以上,孩子差不多讀完大學,每月放心地交給太太五萬以上的家用,這樣絕對可以放膽去開自動調沖咖啡店,大灣區人工智能共享直昇機程式,因為你總資產有幾千萬,以及幾份供斷了的保單。
大概不會有美國運通黑卡的尊貴客戶服務主任,或是需要三百萬美金開戶的私人銀行家跟你說這些話。只是一個三十五歲的過來人,曾經輸了五十萬美金,錯過了一個難得樓市升浪,為了夢想轉了幾次工,以及投資了幾間初創企業後,看到創辦人和身邊人辛苦工作後,給予同齡人和九十後一點點的建議。還是那句,活在這個城市,是命運決定你的人生,要抉擇,就留到五十歲,也不遲。當然,能夠擺脫現實的束縛,期望能創一番事業的人值得嘉許,但千萬不要背水一戰就行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