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耳水不平衡?不如認真找出眩暈成因
每人都試過頭暈,輕的只是頭重墜,稍息片刻即消除,而嚴重的則可以使人天旋地轉,不可外出。這些感覺中醫都統稱為眩暈。引發眩暈的原因數之不盡,坐車船、食物影響、休息不足、月經、坐起等等。如果面對眩暈只靠避開這清單,恐怕生活就此失去樂趣。
大多病人說自己「耳水不平衡」,都不是醫生作出的診斷,只是「耳水不平衡」在電視、收音機的商品廣告中經常出現,才變得深入民心,使病人惶恐。其實醫學上對眩暈的認識並非不明不白的,想戰勝「眩兇」,可以先了解「眩理」。
眩暈就是氣血不能充營頭面
中醫有一術語叫「病機」,即是一個病的核心關鍵。眩暈的病機不難理解,就是氣血不能充營頭面,使頭部的肌肉、皮膚、經絡失養而出現眩暈。但只是理解到此層次,絕對不足夠作出明確診斷而處方,就像一台電腦不能啟動都有很多可能,可以是顯示器,或者電源有問題。以下介紹4個常見導致氣血不能充營頭面的原因。
1. 最容易理解的——氣血虛弱
身體不足夠氣血所以不能充營頭面,的確簡單易明。不過做中醫並沒有那麼簡單,見虛則補虛的想法實在不夠細密,因為導致虛的原因還是不可勝數的。最直接的就是長期不足夠睡眠及長時間沒有補充營養能量,這樣會造成氣血只有消耗而沒有補充。比較有趣的是平日臨床更常見因長期飲食得太多而使人虛弱。中醫認為飲食都需要氣力去消化,如果經常令自己飲食過多的話,消化飲食所需的能量本身超出自己的消化能力,就會出現食滯,之後即使有更多食物未消化,都不能變化成氣血,結果殊途同歸,只有消耗而不能補充。
2. 水濕太重,不流通而阻礙氣血
這也是很常見的,但是大部分香港人都會說自己濕氣重,為什麼不是每人都眩暈呢?水濕的形成主要來自飲水超出消化負擔,飲入之水留滯身體。水本身喜歡向下流和靜止不動,造成眩暈是因為水在身體沒有陽氣去使它流通,成為氣血流通的障礙物。所以因水濕造成眩暈的,通常發生於長期飲水過多而少於活動的人。至於飲水的量因人而異,應以個人口渴感覺為準,不應盲目跟隨一天8杯水的理論。
3. 感冒
感冒時頭痛眩暈,頭昏腦脹的感覺大家總有遇過,這是因為氣血因風寒侵襲而流通受阻,使氣血向頭面流通不暢,而出現頭痛眩暈的感覺。這些眩暈多數感冒消除即愈,但很多病人自愈能力較差,往往一次感冒後長久不能完全恢復,風寒留滯令氣血長期不通。
4. 月經異常而來潮時
月經來潮前女士的氣血會聚集於身體下部,而月經本身有不準時或行經時多血塊,多反映血已受寒而生成瘀血。在月經來潮時因血聚於下而不能排出,瘀血則更加影響一身的氣血流通,使人在月經前後出現眩暈的情況。
以上幾種情況現實中甚少單一發生。當幾種原因同時導致眩暈,就不能作簡單休息或靜待月經過去則可恢復。幸好中醫的強項正是考慮到人身的整體,即使情況混雜,都可以觀察出核心問題而用藥出擊。
對付眩暈兩大方法
至於預防眩暈的妙法,從上面導致眩暈的原因多關係到消化可得到啟示。
1. 切記不要飲食過多
不論你的體質如何,或者食得多健康,只要經常食到很飽,飲得太多都會令消化能力受損。大家都會關注健康飲食,但更重要是做到飲食份量適可而止,才令消化能力不至過勞。
2. 不要盲目信從市面商品的功效
市面上的商品不論中成藥、藥丸、食物等等,不少聲稱可補氣血以改善眩暈。看過上述幾項眩暈成因,不難了解眩暈的成因絕不只是氣血虛,要解決困擾的眩暈,還是盡早求醫來得安心。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