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勁歌無星味連豬肉味也沒有 慘不忍睹的香港樂壇頒獎禮
曾經,張國榮的影響力遍及亞洲、四大天王的歌感動華南地區幾億民眾、香港一線歌手在四大頒獎禮爭崩頭,何以來到2018年,港台記者會星味、新城連豬肉味也沒有、勁歌不再,叱咤勉強用舊人帶起話題,今年的樂壇成績表,實在慘不忍睹。
以前是歌星借頒獎禮曝光,得到大獎是實證自己年度努力和付出在樂壇成績得以肯定,但今時今日竟然是傳媒本身,需要搞盡腦汁為頒獎禮爭曝光,世界確實難撈。商台今趟算成功,玩復刻勾起網民回憶,繼而在社交媒體瘋狂洗版轉載陳奕迅和謝霆鋒的表演。反之,一向最講究一板一眼的香港電台,今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一改傳統,以「斬件式」舉行,先純粹頒獎,表演部分留待本星期才做。港台此舉被不少媒體和樂評人譏為搶頭啖湯,博見報的花招。而無綫首度取消「最受歡迎男歌星」及「最受歡迎女歌星」,將兩個大獎二合為一為「最受歡迎歌星獎」,務求有點新意讓傳媒報導多一兩天,但說實話卻是連有份量拿獎的歌手也找不到。
音樂製作人無不輕嘆,今年最難處理是處理有獎無人爭的尷尬局面。過去多年製作人計算得最多的是得獎歌手奪獎後的戲劇效果,或者擺平不同唱片公司的利益。無綫今年繼續有門戶之見,令衛蘭、許志安、薛凱琪、王菀之及許廷鏗等知名歌手悉數榜上無名外,所謂的本地巨星如陳奕迅、容祖兒、楊千嬅、張敬軒等歌星已紛紛不參與小圈子遊戲,結果頒獎禮的歌星陣容比往年都薄弱。觀眾睇得悶之餘,因競爭太少,得獎者表情都見尷尬,李克勤猶如被送禮一樣,反過來是間接否定他三十年來的努力和表現。
目前有名氣的本港歌手都銳樂意北上亮相內地娛樂音樂節目和舉辦巡迴演唱,鄧紫棋就是最佳例子。而在網上被洗版的商台叱咤頒獎典禮也最能反映這悲歌,觀眾的高潮點落於長駐內地的謝霆鋒及陳奕迅,他們罕有現身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竟然是賣點。香港歌手選擇北上發展,除了內地節目酬勞豐厚外,兩地節目製作水平差距擴闊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內地的選秀或音樂節目,節目編排,舞台設計均已超越本港,歌手上節目是獲得一份專業歌者的基本尊重。
內地大型歌唱節目當然同樣經過計算,但吸引點已不是停留靠賣紅星,不是玩遊戲,問緋聞,打打鬧鬧。歌唱節目目標明確是賣唱功,再配以評判與參賽者的互動,為節目增添綜藝原素作包裝。歌手上台前起碼有足夠時間準備,節目的舞台採用高科技產品營造立體感,用燈光效果去說故事,多部攝影機捕捉歌手的不同表情。
反觀香港的一年一度頒獎禮,即便是一個大秀。製作單位都無做好本份!電視台頒獎禮節目主持完全對音樂無認識,舞台效果長期只是幾個人伴舞,燈光效果只是無意義地閃閃下。台下觀眾,傳媒或網民都是集中評論歌手身型、有否走光等。試問歌手若果可以選擇,為何要回港參與「馬騮戲」?
香港傳媒過去口說支持樂壇,身體卻很誠實。電台在九十年代起,播脫口秀的節目時間已遠超音樂節目,純音樂節目被迫去深宵。早上及深夜的黃金時間讓路予「吹水」節目。更別說電視台一台獨大,欠缺競爭,大台勁歌金曲去了二奶台J2。即便這幾年出現新電視台,因為缺乏贊助商,電視台都拒絕花資源在音樂節目上。兩個新台各自以低成本製作,安排一隊樂隊,請二線歌手,搭幾名主持每星期拍攝一小時節目便收工。
當本地各播放平台放棄本地樂壇成常態,大家自不能期望年度頒獎禮有看點。在這個網絡年代,各平台一年一度行禮如儀的所謂頒獎禮大可以真.停辦。而本地樂壇本來不是沒有明星,也有很多默默耕耘的歌手,陳柏宇、方皓玟、Supper Moment 在年輕人的界別非常受歡迎,他們人品,歌藝一流,與其經歷過十年陳奕迅、容祖兒的所謂輝煌,不如以後多在傳統電視和電台節目多給予他們肯定,總比在變了質的頒獎禮給一個獎,給他們唱一首歌來得更有意義。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