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英雄傳】還返飛雲畀你?童年回憶大晒咩,我叫你阿強好冇?
「機會嚟啦!飛雲!」相信對很多香港朋友已是耳熟能詳。這名句出自90年代於香港無線電視播映的日本動畫《魔神英雄傳》系列中龍神丸對主角「飛雲」的一句臺詞。對於80後而言,《魔神英雄傳》與《叮噹》等動畫都可算是珍貴的童年回憶。
近日,日本南夢宮萬代遊戲公司宣布《魔神英雄傳》的機體將於其新作《超級機械人大戰X》登場,一眾支持者本應滿心歡喜。但在遊戲最新的中文宣傳片中,主角的名稱卻由港人熟知的「飛雲」改為「渡」(全名「戰部渡」),引來一眾機迷大呼小叫,甚至稱要「還返飛雲畀我」。看到這種回應,總是令人啼笑皆非。
看倌可能立馬要問「我緬懷童年回憶又有錯?」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容我引用經典名言「我唔直接去答你,用例子去答你」:
我細個時,屋企隔離有位外國朋友叫Hippocrates(一睇就知唔識讀啦)。因為唔識讀佢個名,我係未得佢同意之下決定叫佢「阿強」。後來「阿強」搬走左,好多年後我地又再見返,佢表示佢叫Hippocrates,如果覺得太難讀可以音譯簡稱佢做「希波」。但係我嘅童年回憶話我知佢叫「阿強」,所以我堅持叫佢「阿強」。我真係好唔明點解佢要叫「希波」,還返「阿強」俾我呀!
以上故事純屬搞笑,如有雷同,必屬巧合。但要說的道理應該很清晰——你的童年回憶是否「大晒」?飛雲的例子其實已不新鮮,較早前為大家所熟知的還有「叮噹」角色大改名、「寵物小精靈」改為「精靈寶可夢」等等。日本方面單方面決定改名聽起來橫蠻無理,有國師之稱的陳某甚至公開點評暗示此舉文化水平低。當然要怎麼評論是個人自由,表達意見罷了。但是名字是他人的,當事人希望其他人怎麼稱呼,是他的自由比較重要,還是你的「童年回憶」比較重要。
當然,有人會指名字用了這麼多年,日本方考慮一下這些支持者的感情,應該包容這些稱呼方式。這並非不能理解——小人上了年紀,也總是未能改口,照樣稱「港鐵」為「地鐵」和「火車」(東鐵線)。你要私下稱呼飛雲也好、叮噹也好、寵物小精靈亦好,有感情和習慣因素,也是個人自由,沒有人會阻止你。但在公開場合,品牌是別人的,你強行放大自己童年回憶的重要性,那跟亂叫別人名字有何分別?
再者要說回來,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中文翻譯,本身並沒有得到日本方的承認。這次引起大家討論的主角「飛雲」(全名「戰部飛雲」),也是無線自行翻譯,台灣又譯為「孫達隆」。更有名的像是「叮噹」這個譯名,在1973年引入香港時由香港人自行翻譯(後來引進到台灣後成為「小叮噹」),原則上也沒有正式得到什麼同意。1996年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去世時留下遺願希望能統一名稱,後來才得出了「多啦A夢」這個名稱。平情而論,這個名字改得一點也不好,但這個名字不是我的。筆者早前寫過一篇文章,就討論過一些英語用家強行將自己習慣的讀音強加於其他人身上,形成一種霸權(例如「東京」要發成「tokiyo」等)。放之於此,把自己覺得順耳的名字視為絕對,要求別人一定要跟隨自己,其實也是一種類似的霸權思想。
早年日本動畫漫畫作品打入中文市場欠缺計畫,對於中文翻譯並沒有太認真看待(說穿了就是看不起這個市場);但近年隨着日本公司愈來愈重視中文市場,也就開始認真對待中文翻譯。某程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些童年回憶被改變只是早期發展的問題,今後只會「買少見少」。當然,對於熟悉的東西自己沒有發言權,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但值得反思的是:
為何香港人只能被動地看到「飛雲」被改為「渡」。而本地的創作家沒有辦法弄出一個人物品牌來呢?有了自己的品牌,你喜歡怎麼叫都可以啦!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