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知識】何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近來天氣酷熱,各位武者在保持訓練同時,亦記緊要做足防曬措施,以免中暑啊!

提到天氣與武術訓練之間的關係,相信傳統中國武術習者都必然聽過「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說法。那麼究竟何謂「三伏」、「三九」?對習武又有何意義?

按照古人歷法,三伏乃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共分為初伏、中伏及末伏。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即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子,便是初伏的第一天。如此類推,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便是末伏的第一天。在三伏天期間,雖然肌肉的伸展性有所增大,但畢竟天氣酷熱,一般都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而今年的三伏天當為:

初伏:2018年7月17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

也就是說,我們距離三伏天還有漫長日子呀!近來的炎熱天氣不過是前奏:

老天爺,放過我好吧?!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LBVXah

至於三九的計算方法則較為簡單,冬至後每隔九日便為初九、二九及三九天。這幾天被視為全年天氣最寒冷的日子,人體生理機能相應減慢,氣血不暢順,同樣不利戶外競技。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意思,便正是勸勉習武者,無論天氣如何極端,都要保持自己的訓練量,不能因為環境變化而有所懈怠。事實上,按照傳統理論,在極端天氣下鍛煉,不僅可以增大對身體的負荷,還能夠磨煉意志。某些內家拳派甚至認為,三伏天及三九天乃人體內氣遁環最好的日子,多加練習可以打開很多平常閉塞的經脈。過去讀者郁樹心先生亦有提到,在三伏天等炎熱氣溫下練習,可以根治一些在冬季積成的舊患。可見極端天氣未必一定防礙練習,有時更可能是改善體質的契機。

當然,這並不代表練習毋須注意任何天氣變化。在炎熱的三伏天,習者要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作為訓練場地,同時要注意避開風口,以防風邪。另一方面,習者亦應該依照氣溫調整訓練內容。氣溫過高時,耐力和力量性的練習要減少,柔韌性的練習則可增多。

而在寒冷的三九天,應該要儘量選擇向陽處作為練習場地。練習前要認真做好熱身運動,待身體各部肌肉、韌帶、關節,以至內臟機能都充分動員之後,才正式進入訓練。

在訓練內容上,嚴冬期間應以鍛煉體能及基本技術為主,複雜和難度大的動作則應該減少,以防損傷。最後,訓練時切莫突然停止活動。蓋因寒冷天氣下,如果長時間保持靜止狀態,身體機能會急速減慢,再上場訓練就會很容易拉傷肌肉。

一分耕云、一分收獲,如果要有成果,似乎就得在任何環境堅持下去!但究竟有沒有一些武術,是反其道而行,愈練愈「透心涼」呢?明天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