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憶蓮演場會.樂評】女人的靈魂閨蜜,男人的精神麻吉
看了林憶蓮在紅館的演唱會,叫《造樂者II世界巡迴演場會——香港站》(PRANAVA Part 2)演唱會。對我來說,Sandy Lam是Barbra Streisand、Janis Ian和Janet Jackson的混合體。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我更加認定,林憶蓮是女歌迷的閨蜜,男歌迷的「麻吉」(日語「machi」的台灣借詞,釋義是死黨)。
真的不敢相信,當我們還年青的時候,林憶蓮還是電台DJ,叫「六一一」,胖胖圓圓,像個上海泥娃娃。一首名曲《灰色》把她捧紅,憑著驚人的毅力,林憶蓮不斷的改造自己,(「改進」這字,仍未反映她的努力),把自己完美化。今天,雖然林憶蓮已過50,仍然是百分之一百「香港製造」的神級天后,站在前線,紅遍香港、台灣、內地、東南亞。鄧麗君走了後,只有王菲和林憶蓮可以紅遍兩岸三地,王菲都半退了,留下林憶蓮穩佔「華人首席天后」這位置。而林憶蓮利害的地方,是唯一的天后,在香港、內地、台灣都生活過,三個地方的人都認同她,她既有香港的「洋風」、國内的「大氣」和台灣的「柔情」,當三者合一,能唱能跳,林憶蓮風格之獨特,無出其右。
80年代一線女歌星,我敬佩的有徐小鳳、葉麗儀、梅艷芳、陳潔靈和林憶蓮。梅走了,徐和葉半退,而陳潔靈没有北上發展市場,只有林憶蓮活力驚人,仍在繼續……繼續在國内吸納新一代的樂迷。
林憶蓮出身音樂世家,父親是中樂師,母親是越劇演員。她在跑馬地名牌中學Maryknoll Sisters’ School (80年代改名Marymount Secondary School)唸書,Sandy是一個信念頑強的女孩子,當她下定決心成為歌星,便毅然放棄學業,不理艱辛,瘦身、改良歌唱技巧、學跳舞、學化妝,一步復一步的往上爬。
當年,奇哉的事情是她們同一班的同學,出了兩個樂壇天后陳慧嫻和林憶蓮。陳慧嫻從初中開始,便是學校歌唱比賽的長勝將軍,當大家以為林憶蓮只是喜歡打籃球和美術的時候,她突然赢了校內唱歌比賽的冠軍,更獲得商業電台DJ比賽大奬,嚇了大家一跳,從此,陳和林兩人便走上了「瑜亮爭輝」的命運路。
今次《造樂者安哥場》,「蓮迷」一如過往如痴如醉。音樂和歌唱部分都没有問題,林憶蓮演繹《天大地大》、《李香蘭》、《前塵》、《盛夏光年》、《灰色》、《瘋了》、《依然》等,都是「為所欲為」的好。可是,叫人失望的來自舞台設計,製作單位採用的是單邊舞台,但是為了騰出更多座位,舞台變得又窄又扁,毫無立體感,在那細小的空間,還弄了一條樓梯,舞蹈員連跳舞的空間都不夠(所以,有個舞蹈員跌了落台,受傷送院) ,而林憶蓮表演時,也只能左右兩邊走。由於舞台「納米」,許多特别效果都欠奉,整晚只能玩燈光,例如射光、光點、光板、媒體幻燈片……可是毫無時代感,打些什麽五行和哲學金句在屏幕,徒添俗氣,令整個舞台看來更像TV布景、國內的春晚Show,最後,連「香港廣東燒味餐廳」招牌的幻燈片都打出來,認真叫人失望。最可怕的是舞蹈員的服裝影響了舞姿,舞蹈,最重要是看到舞者的形體語言,為甚麽要穿那些「大肚」款式的寬袍,觀眾只見到布袋在眼前滾動。
林憶蓮是圈中出了名的完美主義,為甚麽今次讓舞台及其他東西走樣?有點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今次起用了許多外地的幕後班底來到紅館,有些「水土不服」?我認識有些圈中朋友,和林憶蓮工作過,他們說又愛又懼,愛的是她要求高,到最後全是高質素的作品,大家都驕傲,但怕的是她會不停的修改。
突然,懷念以往的林憶蓮,很「香港」、很現代、很領先、很創意的Sandy Lam。
散場後,和豬朋狗友宵夜,有人說:「偶像是用來吃的」,如果偶像性感動人,最好據為己有,變成自己的男、女朋友。又有人說:「偶像如神枱燈,是用來添油供奉的」,我們欣賞他們,只是歌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只適宜放在台上觀賞。
林憶蓮呢?我們說是第三類,「這個偶像會煮心靈雞湯,用音樂滋潤你的心靈,低潮時,她向你耳語,叫你不要哭;高潮時(不是指床上) ,她和你一起跳舞,好好慶祝,迎接生命的下一場挑戰!」
和林憶蓮相處的是神交方式,她是女人的靈魂閨蜜,男人的精神麻吉;女人未必想變做林憶蓮,男人未必想和她拍拖,只是心和心的交流,渴望和林憶蓮手拖手,在海邊合唱一首《至少還有你》。
王菲是冰袋;林憶蓮是暖袋,當大家鬱結不安的時候,兩樣東西,俱能療傷!王菲引退,林憶蓮仍是精力充沛地帶領中港樂壇,她絶對有能力從一個流行天后昇華為藝術老師(就和她的聲樂老師江樺一樣) 。但是,表演藝術不要「跟從現實」,藝者要立下決心,「超越現實」,甚至「創造現實」。當現實太甜美,藝術家便要製造變新的苦澀,希望林憶蓮明白我們對她的期望,當林憶蓮不再超越,那再不是我們期待的Sandy Lam。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