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影評來稿】太想取悅觀眾 結果「兩頭唔到岸」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銳

電影改編自東野圭吾的著名暢銷小說《解憂雜貨店》,打著溫情科幻片旗號登上大銀幕。故事講述一間八十年代的解憂雜貨店,只要在晚上把寫上煩惱的信掉進鐵捲門上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面的牛奶箱裡拿到回信解答。時間轉眼來到2012年的現代,三個年輕小偷闖進已結業的解憂雜貨店,莫名的力量把二個時空相互交錯,發生一個又一個故事。

電影打著東野圭吾的名號,小說在網上亦極其暢銷,使吸引大堆觀眾入場支持。而我看到電影的預告,入場前亦準備了一大包的紙巾,可惜完場時還沒有開封。一句說話總結一下這部電影:「太散」。

解憂雜貨店與客人之間的書信來往是故事重點。(《解憂雜貨店》電影劇照)
+6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時間局限

其實這部電影已經比一般的電影來得長,差不多二小時多的片長,卻無法令觀眾代入。故事大約分成四個部分:魚店音樂人、浪矢老闆、迷失的小狗狗及三位迷茫的年輕人。其實每個故事都蠻吸引,也都有發揮空間,但每當在緊要關頭就完結了。像是魚店音樂人的追夢與理想,加上日系的催淚曲風,差點把我的眼淚迫出來。可惜太多的情節都像蜻蜓點水,我都還沒有完全代入到情節便結束,想哭也哭不出來。

太少提及書信內容

被這部電影吸引的觀眾,我想主要因為想看解憂雜貨店與客人之間的書信來往,但這個部份在電影中是少之有少。每次的信明明有兩三頁紙,上面的字也是密密麻麻,為甚麼只有兩句作總結阿?在這個部份真的完全不解。我明白這也可能因為電影的時間局限,但把信的內容演釋多幾句,我想也不佔太多時間。像是迷失的小狗狗收到回信只提到:「你這貪錢的女人,社會沒有你想像的好混!」,另一封三頁的信件又只提到:「你為甚麼要這麼多錢?」,我想如果真的收到這樣的回信,肯定不會再寫信去吧。加上大多故事是基於書信的內容出發,交代太少亦令之後故事發展更為薄弱。就在那幾次與迷失的小狗狗的「幾句書信」後,雙方的關係就在電光火石間變得比海還深,實在令人看得滿腦問號。

小說中有幾個蠻有趣的位置反而沒有在戲中提及(《解憂雜貨店》電影劇照)

取題太多

以小說為題的電影往往都好講編劇的功力,如何可以取出小說的精華又可以帶出小說的原汁原味。好明顯這部戲太想取悅觀眾,可是「兩頭唔到岸」,娛樂性不足,故事性亦未夠候。把太多的故事放進電影之中,反而弄巧反拙,令《解》像是東一些西一些,連繫性單薄。故事的高潮本應落在最後三位年輕人的醒覺,年輕人最後與浪矢老闆的通信,也只用一張紙及幾句總結帶過,太過輕描淡寫;其他故事安排可能也是基於導演火喉未夠,加上電影時間有限,每個30分鐘的故事無法令觀眾對主角有更好的了解之前,便結束了,到喉唔到肺,無法道出角色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最後想提出一點的是小說中有幾個蠻有趣的位置反而沒有在戲中提及,如小說有清楚交代在雜貨店中的時間流逝,把閘門關上時間就會減慢流逝;或是牛奶箱中的回信會瞬間消失(因在另一時間線是已發生的事),這些充滿娛樂性及更能令觀眾理解故事的畫面,在電影中均未有提及,令人有點失望。

喜歡這類溫情加科幻的電影,因為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馨。要是香港也有類似的雜貨店,那該多好?可惜就電影欣賞而言,只算中規中距,可以說是被電影局限擺了一道。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