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沈祖堯校長:請你認真傾聽世代的聲音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你最近有沒有發覺,你在大學校內受歡迎程度,已經大不如前──「祖堯BB」這個名字逐漸消失,我相信這與同學對你失望有關……我現時在大學裏面已是一個 nobody,又或許經過這麼多次的頂撞,你也不會再當我是你的朋友。但我希望你看過這封信件之後,能真的認真傾聽我們這個世代的聲音。
張秀賢
自去年9月開學,中文大學於本學年已有5名學生自殺。(資料圖片)

沈祖堯校長:

近年不少同學出現情緒和精神壓力過大的徵狀,本學年開始至今,大學更有5名同學因此而不幸喪失寶貴的生命,相信你我也會感到惋惜和傷感。

中大校長沈祖堯(資料圖片)

你說你從事青少年工作多年,但愈來愈不明白為何有些青少年會走到自殺一途,又或是參與激烈行動的另一途。我想你做了校長接近6年,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廿多年,應該會感受到這些年來學生想法和心態的轉變。

我在這裏所說的,可能你以往都聽過,但我希望藉著這封信件,再次真誠的向你反映,到底我們在想什麼和面對什麼問題。

社會躁動 非一朝一夕之事

香港自2010年的反高鐵抗爭之後,社會運動此起彼落,無日無之,政治生態急劇改變,甚至連社會運動的領頭人物,也變了好幾個不同的樣子。校長,你也是在2010年上任的,必定見證着反高鐵、反國教、雨傘運動等大型社會運動的始終經過,相信你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自2010年後,香港社會崩壞至今,政府施政失當引致民怨沸騰,梁振英政府更是四處樹敵,安插親信至政府各位置,庸官當道,香港前途黯淡無光,大家這幾年也是感受至深。循建制渠道參政,受到依靠功能組別的民意少數粗暴打壓;而外圍抗爭亦得不到成績,甚至反遭無底線暴力對待。這種形勢,令不少真心想為香港帶來改變的人,走到激進抗爭的一途。社會如斯躁動,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問題日積月累造成的結果。

校園競爭激烈 畢業前景黯淡

我們這個世代,自小學開始就不斷學習。除了上課,還有不少補習班、興趣班需要上,有時更需要操練練習。這股壓力蔓延至中學,我們當時需要面對公開試的壓力,尤其是我那年,是開始三三四學制的首年,人人皆處於異常緊張的狀態。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無法把握趕上大學這只能承載到18%的一班車,我們就會難以翻身,更會遭社會的白眼。

然而,上到大學後,面對的環境就更為複雜,競爭氣氛蔓延至校園各角落,競爭愈加激烈。交換生、實習、獎學金等計劃,無一不是以GPA作兌換單位。既然大學提倡全人教育,這樣過分激烈的競爭,又對大學同學和校園有什麼好處?

奔波廿多年,可能最終連一份月薪過萬的工作也難以找到,這樣絕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前途。物價、樓價不斷上漲,但大學畢業生的薪金中位數卻下跌,連基本生活也已變成我們需要面對的重大難題,遑論租樓、買樓這些大計。近年的社會生態、政治氣氛和經濟環境,有什麼可以令我們對前途感到光明一片?

對抗源於「斯文」路線失敗 

我們認命,就說我們執迷於數百尺的磚頭;我們反抗,就責怪我們是「暴徒」、「廢青」。佔據高位的人,永遠要一些無權者去包容有權者犯下的錯,而無權者犯錯或犯法,就大肆抨擊,亂扣帽子。

你在雨傘運動發生之時,認同同學是為了香港的未來而抗爭,但你又明不明白,赤子之心遭社會高位者抨擊、扣帽子、臭罵的滋味,是多麼的不好受?

可能從你的角度會想,為何學生經常與政府對抗,又或是與你對立。確實,沒有人喜歡經常搞對抗的,經常想辦法搞各式抗爭,又會燒光一個人的青春和心力,但為了改變現時的制度弊病和社會流弊,似乎在梁振英政府治下時期,只有對抗一途才是出路,最少「不戰就不能和」。

跟大學校方的討論,也是這樣,如果學生會選擇安安份份地跟校方商討,最後其實爭取不到什麼讓步或改動,最後只有在學生會跟學校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校方才真的會稍為退讓。這樣對抗的氣氛,往往是因為建基於多次「斯文」談判失敗,才逐漸導致的。

旺角騷亂中警民對峙。(資料圖片)

期望愈大 失望愈大

你最近有沒有發覺,你在大學校內受歡迎程度,已經大不如前──「祖堯BB」這個名字逐漸消失,我相信這是與同學對你失望有關。許多同學,包括我,也曾對你作為中大校長有過一番期望,希望你在任內可以帶領中大,面對眾多挑戰,以及為我們發聲、說公道話。

然而,我們由抱有期望,變成相當失望,尤其是我們期望你能為我們說公道話時,你卻往往隨意帶過,甚至對當下的問題不甚理解,甚至可以「離地」去形容你和公關的回應,這跟一個親民校長的期望,落差太大。

就算在情緒和精神壓力的支援問題上,不少書院和學生事務方面的同事,均認同大學需要更為著緊,但他們跟我說的是,大學「聽完就算」,每次都以「無需要」推搪了事。如果大學早日檢討現行程序,改善輔導和跟進工作的話,可能今天問題就未到這麼嚴重。

請傾聽我們的聲音

今天同學、大學同事之所以對大學不滿,就是因為覺得大學太後知後覺,未能好好地趁問題未蔓延和惡化的時候,就作出回應。我記得輔導長說過,同類事件「一單都嫌多」,我期望你們所說的,跟所做的能夠相符,不要再將同學和前線同事所提出的意見輕輕帶過,草草了事。

在我擔當學生會會長的時候,我仍然認為每事均能與校方多傾多講,希望可以和睦地處理好相關問題,向同學交代。然而,大學這種死板的官僚制度,以至部分教員的態度,令我感覺到,如非抗爭的話,根本無法改變大學的一些發展。情緒和精神壓力問題跟進如是,深圳分校等議題亦如是。

校長,我現時在大學裏面已是一個 nobody,又或許經過這麼多次的頂撞,你也不會再當我是你的朋友。但我希望你看過這封信件之後,能真的認真傾聽我們這個世代的聲音。也許你真的不明白我們在想什麼,但我相信,如果你能多跟我們同學討論當下的形勢,從同學的角度代入和反思,我相信你所得到的將會更多。

張秀賢

2016年3月11日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