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學好普通話絕對重要,但普教中不是出路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俊業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在2008/2009學年推出「普教中支援計劃」,協助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然而,普教中話題到現在還受熱烈討論。有人認為,普教中可以改善香港同學的普通話程度,令他們更具競爭力。亦有人認為,普教中未能加強香港學生的中文能力,反而減低他們的廣東話水平。筆者認為,香港人活在祖國崛起的時代,學好普通話才可以幫助自己抓緊國家高速發展為香港人帶來的機遇。但是,筆者不同意教育局鼓勵普教中的主張。政府要學生學好普通話,應該要強化普通話課程的內容,而不是用普通話教學生中文。

剛上任的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多年來支持普教中,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輕鬆有趣地學會普通話,增加學生使用普通話的機會。蔡副局長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是同時忽略了用廣東話學中文的好處及用普通話學中文的限制。有不少中文學者都指出,學生用廣東話唸詩詞更能讀出古韻,這亦可能增加他們對中文的興趣。另外,雖然用普通話學中文可以令學生的普通話變得更加流利,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從小開始用普通話學中文的學生的廣東話水平下降。由於廣東話和普通話在用詞上大有不同,所以普教中學生有時候會混淆字詞的用法,甚至不知道某些字詞應該怎麼樣用廣東話表達。

普教中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課程涵接的問題。雖然現時有學校推出普教中,但是不少中學考慮到學生在文憑試的成績,不敢冒險在高中使用普通話教學。換言之,一些從小或從初中開始使用普通話學中文的學生,升讀高中之後,又要突然用回廣東話學習中文。這多多少少會對學生造成影響。

其實,教育局要學生學好普通話,與其要學生用普通話學中文,不如從普通話課程入手,改善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蔡若蓮認為,普通話課枯燥乏味,獨立成科浪費學生時間。她現在作為教育局副局長,是否應該重新檢視現時中小學的普通話課程,制定方針及製作教學資源,以協助學校使用她認為有趣的方式,有系統地教授普通話科呢?

至於她認為香港學生用普通話的機會不多,筆者有兩個建議。其一,教育局和學校可以考慮引進多些以普通話作母語的普通話老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學到更地道的普通話,二來平常在學校也可以透過跟這些老師互動,多說普通話。道理就好像我們香港有不少以英語作母語的英文老師(Native English Teachers)一樣。其二,教育局及學校亦可以多舉辦國內普通話遊學團,讓香港的學生可以到內地學普通話。學生浸淫在普通話環境中,他們的普通話程度會有一定的改善。香港現在有不少學校都會在暑假舉辦遊學團,帶學生到海外的學校學習英語。既然有英語遊學團,為何不能有普通話遊學團呢?

隨著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文化日益頻繁,祖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香港人想抓緊商機的話,學好普通話非常重要。筆者希望,教育局可以積極檢視中小學的普通話課程,不要鼓勵學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