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俄羅斯商品館」產地造假問題嚴重 47家排查6家立案
中俄貿易近年持續升溫,但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發現部分「俄羅斯商品館」存在商品來源造假問題。自去年12月23日起,上海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相關店舖或展位展開兩輪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47家相關店舖,並已對6起涉嫌違規案件立案調查,部分店舖被責令停業整頓。
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1月8日發布消息,本次整治行動主要針對店舖的經營資質、宣傳用語及商品產地等方面進行檢查。部分店舖以「國家館」名義宣傳,暗示官方背景,另有店鋪標榜為「俄羅斯商品館」,但實際俄羅斯商品佔比極低,涉嫌誤導消費者。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已對相關行為立案調查,並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指導商家誠信經營,維護市場秩序。
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報道,近年來,內地「俄貨館」遍地開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18日,全國共註冊841家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超越2023年全年註冊量,吸引大批投資者與消費者關注。
另台媒《聯合報》實地走訪上海多處商圈,稱發現此類「俄羅斯商品館」在知名商場及旅遊景點屢見不鮮,吸引大批民眾選購。部分店家在推銷時,特別強調商品源自俄羅斯,但市場監管部門的排查發現,部分商品實際產地與宣稱不符。
業內人士分析,「俄羅斯商品館」迅速擴張的背後,可能隱藏一條利用中俄匯率差套利的灰色產業鏈。一位專家指出,由於盧布持續貶值,部分商家利用人民幣與盧布匯率差進行套利,這種行為可能為部分商家帶來短期高額利潤,但也隱藏著法律風險。
另有業界人士表示,俄羅斯商品館作為市場創新嘗試,背後夾雜著複雜的經濟背景。投資者固然追求高回報,但如何規避灰色操作,合法合規經營,才是長久發展的關鍵。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前11個月,中俄雙邊貿易額年增2.1%。俄羅斯總統普京亦多次強調中國是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雙方經貿關係穩定且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