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為盈!多指標創歷史同期新高 國鐵集團上半年財務決算引關注
8月31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財務決算。上半年,國鐵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5794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利潤盈利1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此外,鐵路經營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客運發送量、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等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今年1月至6月,隨着客貨運輸需求不斷增長和鐵路網紅利逐步釋放,國鐵集團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上半年運輸總收入達到驚人的4841億元,按年增長4.7%;資產負債率64.55%,較上年末下降0.99個百分點,鐵路經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鐵集團總負債達到6.2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然而,相比總負債,總資產增長更快,為9.62萬億元,按年增長4.34%。總體來看,國鐵集團的鐵路經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負債率較去年同期的66.16%下降至當前的64.55%,下降了1.6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國鐵集團繼2023年負債率下降後,連續第二次下降,目前的負債率也將國鐵集團負債率拉回至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南華早報》9月3日報道時形容,作為運營着全球最大高鐵網絡的國鐵集團,其剛剛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利潤和乘客增長數據,走在了國民經濟的前列。
今年1月至6月,國鐵集團共完成21億人次的客運量,按年增長18.4%。整個暑期,旅遊勢頭持續旺盛,今年7月和8月的客運量達到8.87億人次,按年增長6.7%。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的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中國家庭正在彌補因新冠疫情而失去的時間,選擇優先將自由支配支出用於旅行方面。
線上旅行社「中國亮點」(China Highlights,桂林中國國際旅行社針對外國遊客的定制網站)的首席執行官史蒂文·趙(Steven Zhao)表示,最近的客流量增加可能主要是因為非旅遊出行。
他說,與今年暑期相比,遊客發現2023年年中更難買到火車票。「去年是新冠疫情後第一個開放旅遊的暑假,所以很多人都出來『報復性旅行』。」
根據官方報道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鐵網絡中盈利的里程僅為2300公里,佔全部里程的6%,具體來看為京滬、京津、滬杭、滬寧、寧杭、廣深港高鐵線這六條線路。
這些線路盈利不外乎其佔據着地理優勢。從線路圖上可看,多數集中在東部的發達地區,人流量大,需求多。比如京滬高鐵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途徑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連接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在這中間人口達千萬的城市就有6座,經濟總量達萬億級的城市就有10座。
京津高鐵連接北京和天津,輻射整個環渤海,滬杭、滬寧、寧杭則都在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廣深更不用說,連接廣州和深圳,聯動珠三角地區。
更多的鐵路則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需要穿過高山、湖泊、荒漠,建設難度大。比如貴南高鐵連接貴陽北和南寧東,全長482公里,建設了107座隧道,199座橋梁,橋隧比高達90%。加之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人均收入低,人員流動頻次低。所以,盈利困難也可想而知。
據報道,財務報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73億元,按年增長10.6%,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開通新線979.6公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此外,鐵路投資不僅打破歷史同期紀錄,投資增速也是歷史同期最高值,其中6月超千億元的投資,按月增長149.54%,額度與增速均前所未有。
國鐵集團人士向媒體透露,截至2024年7月31日,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接近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4.5萬公里。該人士預測,至今年年底,全國鐵路新建里程有望接近2000公里。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