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叔叔共創社辦論壇 探討大眾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協助發展

撰文:裴英才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政府「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建議採取人力資源策略,以提高大眾的數字素養。薯片叔叔共創社於6月7日舉辦的「人工智能入門」論壇,為社會大眾探討相關策略,論壇上有教授建議制定策略計劃願景,以人工智能解决挑戰並怎樣應對人工智能在道德和管治的問題,而且培養有效應用人工智能的勞動力,以至是改變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以提高人類智能。

曾俊華:與人工智能一起創造美好將來

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於論壇上提到,現在是時候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機會、降低風險、發揮人類潛力,與人工智能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他又提到現時世界各地都有將人工智能應用在學習上的例子,令人感到興奮,包括韓國教育部將在中小學引入人工智能驅動的電子教科書,使學習可以更為個人化;阿聯酋教育部透過為高中生提供個人人工智能導師來創造公平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建立慎性明辨的能力。於此同時,人工智能也正在改變職場,自動化工作過程,提供數據驅動的見解,並實現個人化和及時的培訓計畫。

論壇早前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教育工作者和商界人士於為其組織制定和實施人工智能策略時分別遇到的5個主要障礙。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他們最關心的是學術誠信問題,其次是缺乏知識、缺乏培訓、缺乏指引、缺乏技術支援。至於企業,缺乏知識是首要問題,其次是不認識有質素的培訓解決方案、缺乏預算、缺乏實施人員、缺乏本地化的培訓解決方案。

學者:學習中應用人工智能非新事物 3件事應優先處理

倫敦大學學院知識實驗室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榮譽教授 Rose Luckin 參與撰寫的書籍。(薯片叔叔共創社提供)

倫敦大學學院知識實驗室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榮譽教授 Rose Luckin 是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學者之一,她於論壇上表示在學習中使用人工智能已非新事物,而且現時人工智能已經更容易使用、更加無處不在。她指各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正在制定政策、監管框架和指導方針,情況迅速變化,她強調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各組織現時有3件事需要先着手處理,包括1)制定策略計劃願景,想方法以人工智能如何應對不同挑戰,包括道德和管治的考慮;2)同時培養一支自信、有能力、能夠安全有效應用人工智能的勞動力,3)而且改變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以提高人類智能。她強調,除了培養人工智能素養,更重要的是數字時代的人類智慧,「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培養學生高階思維來發展人類智慧」。

為了真正釋放人工智能和人類潛力,薯片叔叔共創社正與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林蕙芬醫生合作,在香港的非營利機構試使用 Moxie。這部由美國開發的機器人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 5 至 10 歲的孩子在關鍵發展階段中取得進步。Moxie讓孩子們透過遊戲學習,以支持社交和情緒技能的發展,例如解決問題、慎性明辨和創意、情緒智商和調節,以及透過運動讓孩子鍛鍊體能。

Moxie近兩年擔任林蕙芬醫生的助理,它是孩子們的導師和朋友。(薯片叔叔共創社提供)

論壇上分享新加坡經驗 香港可借鏡

新加坡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Kydon 集團執行長兼創辦人 David Yeo 就分享了新加坡人工智能應用在教育和勞動力發展方面的經驗。他指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全面的教育和學習科技使用政策,由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到持續教育。

首先,教育部設有名為「學生學習空間 」(Student Learning Space)的核心平台,根據「2030 年教育科技總體規劃」以科技改變新加坡學生的學習體驗。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舉措包括引入英語語言回饋助理、簡答題回饋助理和數學自適應學習系統。另外,「未來技能」(SkillsFuture)則透過掌握未來技能來促進終身學習的文化和系統,並加強新加坡的優質教育和培訓生態系統。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二、亞洲最具人才競爭力的國家,香港可以向新加坡學到什麼?(薯片叔叔共創社提供)

新加坡政府亦已制定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包括在新加坡政府科技部門下提供數據和基礎設施、為產業培養人工智能人才以及在國家研究基金會下為學術界建立人工智能研究生態系統。於2017年,「普及人工智能」(AI for Everybody)正式創立,以幫助中小企業更了解人工智能,以便他們可以開始自己的人工智能之旅,或透過「100個實驗」計畫尋求支援。至2018年,「產業人工智能」推出,為技術型產業專業人士配備基礎人工智能能力,提升他們在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新加坡的目標是將人工智能 從業者人數增加三倍以上,達到 15,000 人。現時,新加坡根據培訓和成人教育產業轉型地圖(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擴大創新和數字成人培訓實踐的發展。

David Yeo 指出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學習應該從幾個方向出發,包括1)學習管理轉向知識利用、2)機構/供應商策劃的內容轉向人工智能生成和策劃的內容、3)被動線上課程轉向透過解決問題來發展技能、4 )筒倉系統轉向連接網絡。他認為人工智能不是工具,而是未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學習如何擁抱人工智能時,將會遇到挑戰和風險,但如果不進行嘗試,就會落後」。

於論壇上,Luckin 教授和 David Yeo 認為,建構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系統應雙管齊下,由政府主導及由下而上,透過業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