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彈琴治過度活躍症 Band 3中學跳入Band 1 青年立志服務社會

游泳彈琴治過度活躍症 Band 3中學跳入Band 1 青年立志服務社會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所成立的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今日(17日)舉行頒獎典禮。有得主生於基層,年幼時確診過度活躍症(ADHD),最終不僅醫好病症,更成功升讀心儀大學,並在去年成為廉政公署的聯合國青年諮詢委員代表之一。他計劃畢業後,到中大進修公共政策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讀畢以後才會投身公職。

也有剛讀畢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六年的準醫生分享,小時候只顧埋首興趣,直至看到一齣紀錄片後立志成為外科醫生,現時成功畢業之餘,也在一家醫療科技公司實習,協助研發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所成立的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今日(17日)舉行頒獎典禮,有16位大專生獲獎。(盧翊銘攝)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所成立的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今日(17日)舉行頒獎典禮,有16位大專生獲獎。(盧翊銘攝)

得獎者劉宥成:父母選擇行為治療過度活躍症

現時就讀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系統管理)四年級的劉宥成(Raymond)說,今次獲獎是一項里程碑與肯定,也讓他有機會分享自身經歷。自小患有ADHD的他說,為了治療ADHD,父母選擇艱苦而漫長的行為治療,包括以游泳、彈琴等方式培養他的專注力,「初期與其話係我捱過,其實係我爸爸媽媽捱過!」

可惜及後他遇上父母離異、加上升中時只考入Band 3中學,令他切身體會到要好好鞭策自己、急起直追,身邊也有師長支持,最終在中一時考到全級第一,順利轉讀Band 1學校,最後亦成功考入現時就讀的心儀學科。

計劃進修公共政策社會科學碩士後投身公職

劉宥成說,正因為這份經歷令他「想幫好多嘅人」,所以立志日後加入公共服務行列。他提到中學時,一直目標是成為政府政務主任(AO),因為可以接觸到所有決策局及政策,但到了大學參加廉政公署不同的學生計劃,並有機會成為廉政公署在聯合國的青年諮詢委員代表之一,令他在AO以外,也希望加入廉署。不過他計劃畢業後,到中大進修公共政策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讀畢以後才會投身公職。

劉宥成(右)兒時曾患ADHD,好不容易才治癒,他希望日後可投身公職。米靖言(左)為另一得獎者。(盧翊銘攝)

得獎者林子朗:師長給機會發展機械人興趣

上星期才剛從中大內外全科畢業的林子朗(Noxx)形容今次獲獎,是人生的一個「小肯定」,因為這不止是6年醫科生涯的成就,更可向父母有所交代、「終於唔係以前(嘅)頑皮小孩子。」

他小時候讀書、學習態度、禮貌等等「完全唔掂」,求學時期見家長、訓導都是家常便飯,只埋首玩機械人,但師長都未有放棄,正是看到他對機械人的興趣,就不斷讓他代表學校參賽。

中大醫學院內外全科畢業的林子朗(左)從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手上接過嘉許狀。(盧翊銘攝)

升讀中大醫科兩邊實習 人生首宗「手術」做活豬實驗

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的林子朗又說,人生的最大轉捩點是9年級(相等於本地學制中三)選科時,本身希望未來可向工程發展,但數學欠佳下未能如願;不過剛好對生物科有興趣,加上看到一齣紀錄片後發現手術除了「開刀」,也可以機械人施展微創手術,終令他下定決心。後來遇上現任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等恩師,取得不少機會逐步走近夢想。

過去三年,林子朗一邊在醫院進行臨床實習,一邊在一間跨地區醫療科技公司實習,協助研發尖端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並在活豬實驗中,使用新研發的外科機能系統,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宗「手術」。

至於面對過去一切壓力,他就提到兩星期前的畢業試是「人生So far最辛苦」,但與此同時,他想起在考試的一個月內要到醫院接觸病人,當時一位患上脾臟問題的病人受盡腹水之苦,但病人希望一班學生可真正成為醫生助人,所以毫不介意頂着辛苦予一眾準醫生練習,令他感到自己其實「好好彩」,也令他想起讀醫初衷,算是另一種減壓方式。

現時就讀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的米靖言(右)一直醉心書法與運動,她更自立門戶開設書法專頁「字癒」,在教育大學前校長張仁良(左)手上接過嘉許狀。(盧翊銘攝)

至於另一位得獎人,以自立門戶開設書法專頁,引來不少國際品牌邀請合作的浸大學生米靖言(Natalie),就感謝家人一直以來給予很大的自由度,讓她可以兼顧運動、書法,她亦相信,考生只要能夠堅定、「堅持落去一定會成功」。

醫學院遇重讀生 Noxx:同學有更大毅力決心 有信念便可達到理想

劉宥成和林子朗為DSE中學文憑試考生加油。林表示,考生捱到當刻,雖然要面對人生第一次重大壓力、甚至認為一試定生死會影響未來幾年,他寄語考生說:「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他解釋指,因為在醫學院的6年生涯中,他看到不少同學都是「Second Take(重考生)」,甚或已經20、30歲,就讀第二、三個學位,自己內心反而更抱有尊敬,因為他們可能只因失手、或多花5、6年升學,但其實這群同學有更大毅力、決心,令他們行醫時更熱心服務市民,用毅力去突破,故只要有信念,同學也定必走回理想的路上。

劉宥成(右)寄語考生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因為賽跑只有一個第一」,搏盡無悔便可。(盧翊銘攝)

劉宥成則引用歌手陳蕾的歌曲《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希望考生可以保持感恩。他解釋說,因為DSE成續並非特別高分,與滿分狀元也有相當差距。雖然如此,但也要學會接受一切挑戰,「因為賽跑只有一個第一」,重點是過程上學到的,他寄語考生「搏盡無悔」,然後安然接受結果。

13間院校逾250名學生申請 得獎可獲5萬元 6月卦北京交流

基金今年收到本地13間大專院校、逾250名學生申請,並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科學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教育大學前校長張仁良,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選出16位得主。每名得獎者可獲5萬元獎學金,6月份則可參與基金所舉辦的北京交流團。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