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急症室收費加到180元,有用嗎?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急症室輪候時間一直挑戰市民耐性,主因出自公私營醫療收費不平衡。魚骨插喉到假期高燒,沒有買醫療保險和公司保障的市民大都會湧去急症室求診,結果與老人家深夜中風跌倒,中年人士心臟病發一同排隊。
 
去年度(2015-2016)非緊急病人的平均輪候時間超過2小時。當流感高峰期來臨時,早上到急症室求診,往往要等到晚上才能看症,輪候時間隨時超過10小時。
 
政府最近接納醫院管理局的加價建議,將急症室服務由100元一舉加價至180元,今個月開始實施新收費。新收費實行後,首日的急症室求診人數較同期下降7% 。加價八成換來的是求診人數下降不足一成。
 
不禁要問的是,到底180元真的有用嗎?

流感高峰期來臨時,候時間隨時超過10小時。(醫院管理局網頁)

以前急症室服務是免費的,直到2002年開始收費100元。15年後的今天,終於加價至180元。不過以香港物價上漲的幅度而言,要趕上通漲,大概應該收更多。
 
醫管局指希望提高收費能夠拉近與私家門診收費的距離,希望將感冒、肚痾等非緊急情況拒諸於急症室門外。然而,現實是即使加至180元,急症室仍然是私家門診的半價。2014年私家門診平均收費為354元,並按年增加近一成。因此,不少人認為,即使今次公立醫院急症室加幅達八成,與私家收費仍然相距甚遠,難以有效降低市民求診意欲。
 
最諷刺的是,醫管局一方面希望透過加價改變市民到急症室的求診習慣,將六成半屬非緊急到急症室求診的人士分流至門診服務。但另一邊廂,又指每年會一年求診急症室三次以上的求診者只佔半成,相信對市民的經濟負擔增加不大。到底這80元的加幅會否達致分流的目的,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
 
長者首當其衝 需考慮更多補貼

 
急症室服務加價對一般市民而言,一年貴一百幾十,兩杯咖啡的價錢,影響可能不算大。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最受加價所影響的長者。65歲以上長者正是急症室主要使用者,佔了急症室入院總數超過一半。公營醫療服務加價大大影響十多萬的非綜援基層長者,令他們在醫療開支上百上加斤。
 
故此,坊間亦有意見指是次加價應該豁免長者,將長者的急症室收費維持在100元的水平,減低對一眾長者的影響。除了豁免加價外,政府亦可以考慮,應否將醫療券的年齡限制由現時70歲降低至60歲及提高有關補助額,進一步轉移長者至私營服務。
 
到底加價能排憂解難還是杯水車薪,看來還需多一點時間才能下定論。不過更值得思考的是,以收費的調整來解決急症室迫爆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的同時,如何減低對各持分者的影響。
 
有時候,政府也應該多點推廣私人醫院和門診服務,鼓勵有能力的人自行購買醫療保證,或者善用公司提供的保險,這樣才能避免妨礙有需要的人士使用醫療服務。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