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籃球的美學: 馬刺邊線球戰術
2017 年 1 月 10 日,馬刺主場對上公鹿,公鹿有第六人 Michael Beasley 的爆發,後備出擊獨取 28 分,令球賽死咬着無法分出勝負。
直到最後 6.7 秒,公鹿以 2 分領先有最後邊線發球權的馬刺。經過一輪戰術走動,最後 1.5 秒,球交到完美空檔的 Ginóbili 手上……
可惜最佳的機會換來被網民笑為史上最差的的絕殺球出手——底角三分球結果「劈西瓜」(球射中如刀鋒般的籃板側)。
在恥笑聲的背後,其實馬刺示範了一個絕佳的邊線球戰術運用,僅在 6.7 秒間的走動共有 4 個出手選擇。賽後,有記者專業地問教練有關戰術的詳情,但 Popovich 會告訴你才怪。
「我們只是想得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要告訴你的,要不要告訴你我的聖誕節願望?」 馬刺總教練 Gregg Popovich
今天就由天勾帶大家進入 Popovich 的籃球世界吧。
此邊線戰術的關鍵核心,第一在是身處高位(high-post)的中鋒,他掌握了整套戰術的方向,第二的關鍵是在於球隊DHO(Dribble Hand Off 運球遞手傳球)的運用,DHO 的基本戰術已介紹過。
◎ 戰術圖解 ◎
灰色=馬刺(進攻隊)
綠色=防守隊
各位置分別如圖站好,2 號位負責發球,1 號位利用 5 號位的 screen(單擋)走到底角位三分,此一走位最為直接如有空檔即可接球投籃,但此走位通常較難成功。
戰術繼續,5 號立即反彈利用 4 號位的 screen 走到高位(high-post)接球。
發球者把球傳到 5 號位球員後,馬上 V cut(假動作)令防守者遲疑後,按防守狀況走到 5 號位的左或右邊後接球(DHO 運球遞手傳球)直接攻上籃。
如走動無法奏效,戰術仍然有後備方案,在角位的 2 號位要馬上與 5 號位作第二次的 DHO 接應,然後投籃或直攻上籃,開球的二號位亦要退出三分線外拉開防守空間。
然而戰術是死的,因應情況變化才是關鍵所在,跟隨 Ginóbili 的防守者在禁區跌倒,Ginóbili 馬上決定改變走位,選擇走到角位三分線埋伏。
一如所料,跌倒的防守者站起後下意識會馬上防守切入的 Kawhi ,結果造成絕佳的 wide open(空檔)機會,亦是戰術的第四個出手機會。
Kawhi 把球傳到 Ginóbili 手上,可惜後者無法把握機會反勝,把握力仍然是戰術最後的關鍵。
今年球季,當所有人的目光都繼續集中於騎士、勇士以及一眾控衛的大爆發時。低調的馬刺一如以往地無聲無色佔在競爭極激烈的西岸第二位,陣中主將鄧肯雖然休,但馬刺其實沒受大多影響,因為大家都知道,馬刺依靠的是團體籃球的美學。
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下一套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