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知識】單場表現評分大比拼 米高佐敦外的數據王是誰?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不少人看球賽都會從某幾次入球或失誤,甚至是綜觀整場的主觀感覺來判斷一位球員表現是好壞與否。
其實NBA早有一套計算系統,以較客觀的數字為球員該場賽事的表現打分,除了為人所知的效率EFF(Efficiency)外,還有GmSc(Game Score)。

不少球迷都會聽過:「今日誰誰誰效率挺高/低。」但效率也可以有多種計法,其中EFF 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數據。EFF主要是將5大數據:得分(PTS)、籃板(TREB)、助攻(AST)、抄截(STL)和阻封(BLK)加起來的和減去起手不進和罰球不進,再減去失誤。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從主觀判斷球員的好壞,但有了評分和數據就可以更一目了然。(Getty Images)

EFF = (得分 + 籃板總數 + 助攻 + 抄截 + 封阻) - (起手數 - 入球數) - (罰球起手數 - 罰球入球數) - 失誤

簡單的說,5大數據為正項,而起手不進、罰球不進和失誤就會是負項。雖然EFF的計算方法比較方便,但並沒有考慮到命中率和數據對球隊的重要性, 所以相對參考價值並不夠,重點在EFF沒有經過加成的計算,讓所有數據的價值變得相等。

但EFF和GmSc的評分結果可以是天堂與地獄。(Getty Images)

然而另一種效率數據就是GmSc(Game Score),由ESPN專欄作家兼數據專家John Hollinger所設計。GmSc除了參考5大數據外,也會有所加成,例如計算籃板時會拆分成進攻與防守籃板,由於進攻籃板較難取得,且能再次取得進攻機會,避免球權被轉換,所以加成較防守籃板高,與助攻、封阻一樣都是乘0.7,而防守籃板就只乘0.3,比重有分高低。

數據史上單場最差紀錄竟然有⋯⋯(按圖放大):

+12

GmSc = ( 得分 + 0.7×進攻籃板 + 0.3×防守籃板 + 0.7×助攻 + 抄截 + 0.7×封阻) + 0.4×入球數 - 0.7×起手數- 0.4×(罰球入球數-罰球起手數) - 失誤 - 0.4×個人犯規

雖然比例上或會被質疑加成數的合理性,但GmSc的確比EFF更考慮數據在場上的重要性,造就了以下數據上的最好和最差單場表現的紀錄。

榜上30名內,除了米高佐敦上榜5次外,夏登就是第二多,保持4個紀錄,分別是56.6分、52.4分、52.2分和49.8分。(Getty Images)

數據史上單場最佳紀錄(按圖放大):

+18

同場加映,NBA官方首輪MVP排行榜(按圖放大):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