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名人堂】木狼最偉大球星沒有之一 加尼特字典裏只有強悍
籃球場上,總有些人令你心煩。
有些人很「神」擋也擋不住、有的「大心臟」得很,壓哨奠勝球總由他手上射出令你沮喪。
而有些,總有方法令你不自在,他叫加尼特(Kevin Garnett )。
今屆NBA名人堂最終名單月初出爐,高比拜仁(Kobe Bryant)、鄧肯(Tim Duncan)、加尼特(Kevin Garnett )一同上榜,叫球迷們不禁為集體回憶而歡呼。
2020NBA名人堂星級陣容:
說到高比拜仁(Kobe Bryant),我們會深究他的「Mamba Mentality」,換轉是鄧肯(Tim Duncan),「Duncan Loyality」最令人感動。
KG?「Garnett's Intensity」也許是我們沒有充分認識的部分。
以成就論,KG比不上高比及鄧肯,而鮮明的個性亦未如傳奇二人般獲傳媒刻劃。惟一切與他的球技無關,只能怪大半生涯也待在從未踏足過NBA總決賽的木狼。
1995年選秀首輪第5順位被木狼選中,惟在米高佐敦這名超級巨星宣布回歸NBA的當年,外界看待高中生越級挑戰的態度偏向負面。特別是KG那瘦長的竹竿身型,外界對他存下更大的懷疑。
「我不喜歡跑步,但我喜歡進步」
面對質疑,表現從來是最好回應,高比拜仁的「凌晨4點的洛杉磯」聽過很多遍,事實KG亦有他「清晨5點半的沙灘」。
KG堅持每星期5天、清晨5時半到沙灘跑步,有時候更在沙上作間歇跑訓練。有人問他是否喜愛到沙灘跑步,KG斬釘截鐵說:「我不喜歡跑步,但我喜歡進步。」你看輕他的實力?他拼命的瘋狂訓練。
全能的「鋼條」
首度效力木狼的12年,連續5年入選防守一隊,KG的防守能力毋庸置疑,就連不時與他內線爭鬥的鄧肯也曾表示:「KG非常全能,亦是一個完美的內線,他覆蓋面積很大,能一個人支撐着球隊的防守體系。」
2004年他取下NBA最有價值球員的殊榮,當季平均每場24.2分、13.9籃板、5.0助攻、2.2封阻,表現相當全面。以後衛般的靈巧及內線的強悍、「1號位打到5號位」、穩陣的中距離跳投,KG證明自己是一支能抵抗襲擊且能攻擊的硬鋼條。
Garnett's Intensity
「Garnett's Intensity」除了是一種自我要求,更是KG獨有的一種投入感。相比高比的年少輕狂、鄧肯的永恆內斂,這個大前鋒的性格其實更有趣。
場外的他內向,他也承認自己是怕生的人。在場上他表現肉緊,成功時會仰天長嘯,自己犯錯時亦會握拳搥胸。叫球迷最深刻的莫過於2012年東岸決賽第3場,KG在熱火守衛包夾下強行上籃不成,卻遭對手撻在地上,但他順勢拳頭對地做出7下拳上壓,感覺是向眾人表示「這一摔不算什麼」、「老兵打不死」。
經典7下拳上壓片段 🔽
NBA最強Trash Talk之王
當然KG是NBA聯盟中數一數二的垃圾話(trash talk)高手,非友即敵毫不退讓,就如一頭野獸勢要把對手扯進自己的激情內。大概「Garnett's Intensity」的這個部分,最令人費解亦令人對手極度心煩。
封阻別人時愛大聲高呼「滾開吧!」、頭槌頂向侯活上演「魔獸鬥狼王」、賽中與「甜瓜」爭位連番爆發衝突,氣得安東尼賽後直接堵在籃網隊隊巴前要把話問個清楚。就連當年還是新秀的諾亞(Joakim Noah)曾向KG表露「你是我最喜歡的NBA球員」,惟狼王竟以粗口「FXXX you」回應。
加尼特與安東尼多年來的「搏擊」
「場上沒有空間容納軟弱」,KG投放入球賽中的專注強度就是有點嚇人,「對,我是嘗試佔盡優勢,如若你不想找麻煩,無問題,那你就離開球場吧!」如若還未能理解KG的心態,他還有一矢中的說話助你走入狼王世界:「不踩人,就是被踩,比賽是要求百分百的極致。」
瘋狂、古怪、霸氣,KG就是剛烈無比。
有KG一定會出現的畫面:
可惜「Garnett's Intensity」未讓他大紅大紫,生涯過半待在木狼,既是忠誠也是無奈。KG憑一己之力率領隊伍在西區突圍,但是「最遠」只踏上西岸決賽。
也許這樣,外界未有在意他卻是當年獲聯盟最高薪、6年1.26億美元合約的王牌球員。32歲的他決意離開木狼,並與雷阿倫(Ray Allen)、皮雅斯(Paul Pierce)組成了「GAP」塞爾特人三巨頭,首季便連克多支強敵,取得合作多年唯一的總冠軍。而那屆KG拿下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對於他而言是一項遲來的肯定。
也許KG這種倔強有根可尋。小時候父母離婚後,他被逼13歲起做洗車、當搬運,甚至連續20小時不眠不休地打工,沒有童年,只有刻苦。
「那些遇到挫折就輕言放棄的人,是懦夫不是我」,沒有大紅大紫他無所謂,待了13季才捧起NBA總冠軍他認為是值得,就算其後被塞爾特人交易到籃網並不如意,放棄從不是KG的選擇。
有一種努力叫加尼特
經歷2年的籃網低迷,KG決定回到他的初心明尼蘇達,2015年在一片興奮又感動下,狼王正式回歸。老實說,飽受風霜後的KG並未有為木狼帶來什麼戰績上的正面效果,但在背後卻一如既往影響着球隊。
前木狼球員拿芬(Zach LaVine)2016年親眼見證「Garnett's Intensity」的一幕:「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努力,但有一天,我去了場館準備訓練,當時是晚上8點半,那時候我19歲。結果到了場館,我看到40歲的KG正在場上作衝刺訓練,而他的衣服早已濕透。」
如說KG是想身教後輩也許太牽強,畢竟那「不踩人,就是被踩」的心態多麼冷酷無情。他會毫不害羞地說:「別人說『縱使你如何努力,總有人在某處比你更努力』。猜一猜吧......我就是那個人。」
也許KG是想向1995年出生的拿芬說,「我當年打NBA你先啱啱出世,行開唔好阻住阿叔操啦!」狼王從來沒有變調,其他事讓後輩自己領悟。
一年後,KG敵不過傷患決意退役,就如他的球衣號碼一樣,「21」個球季無悔無憾。
他未必是戰役的必然MVP,更不如那些得分機器般40、50、60分攻擊,但他堅守的籃球基本,卻是每次勝利的根基。惟最擾人的是,他總是露出一副「你不會夠我努力」的模樣,令人心煩也很真實。
這就是「Garnett's Inten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