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籃球】顏行書轉任教練的感悟 為球員創造無限可能

撰文:任祉羲
出版:更新:

籃球像是血液,在顏行書體內流淌著,兩者已經不能分割。
從12歲開始與籃球結緣,顏行書遇上籃球這30年來,在他人生各個階段,球員也好、教練也好,就算連走入演藝圈也好,皆有籃球為伴。籃球為顏行書帶來回憶、名利,還有從比賽得來的「奇妙感覺」,令已轉任教練9年的他都不禁流露:「我當然懷念當球員的自己,不過我也很享受現在教練的工作。」

平常在球場上總是看着翁金驊帶隊指導學生們,老實說對他仍是球員時期的印象模糊,「你問翁sir以前是怎樣的球員?他是射手啊!」一分享20年前與翁sir在球場上合作的過往,顏行書說到精彩處還手舞足蹈,「每每見到wide open我一定傳球給他。」這是他們兩位港、台名將之間的合作與默契,後來翁sir回流香港發展,顏行書繼續馳騁台灣的中華職籃(CBA)及超級籃球聯賽(SBL),後來甚至往中國CBA發展。隨着年紀漸長,顏行書選擇在2010年退役轉任教練,利用過往在球場上的經驗教育新一代球員。

台灣名將顏行書(中)與香港名將翁金驊(右)在中華職籃時同期效力戰神隊,故顏行書應舊隊友邀請擔任其漢友教練之一,不時飛到香港指導球員。(梁鵬威攝)

從球員到教練;從場內到場外,顏行書以另一個身份繼續在籃球壇上發光發熱。不過,當看到新一代為籃球打拼,那一心為籃球的純粹熱血情懷,難道沒有一絲懷念以前自己的青春時刻嗎?「我當然懷念球員的自己啊!」顏行書一想起以前的自己笑得樂開懷,「以前當球員有時有種特別感覺,場內像是只有自己在切入、投籃、得分、傳球,身旁事物全變成慢動作。在我的生涯中,曾兩次有過這樣的感覺,一次是代表中華台北出戰瓊斯盃與新西蘭一仗,另一次便是中華職籃對賽。」我不擅長打籃球,無法感受這種感覺,不過看着顏行書一邊描述一邊在臉上流露滿足的表情,便想像到籃球為他帶來快樂及成功感。

顏行書退役前最後一季征戰CBA,實力依然。(視覺中國)
顏行書(中)偶爾會參加業餘比賽或表演賽,看到年屆42歲的他仍是寶刀未老。(顏行書instagram)

於我看來,籃球從來不只是運動項目而已,更擁有一種改變人的魔力,顏行書亦曾經從籃球的教育走過來,尤其是那曾經年少氣盛的他。「年輕時的我確實比較自我、有個性,我喜歡打球,我不在乎其餘事情,只想全心專注打籃球。」一股腦兒投入籃球世界,其實也是對的,為一次又一次進步而努力,付出所有。不過,漸漸成熟的顏行書覺得要轉變,更要尊重旁人的專業及支持:「20歲的時候,如果我感到疲累,媒體訪問我也可能只說幾句話,也會拒絕球迷合照。後來,我覺得要跟不同界別的人溝通跟協調,不可以當一個孤僻的人,『不能夠當自己』,那會為其他人帶來困擾。」

退役之後,顏行書除了教練工作,也會當球評。(顏行書instagram)
顏行書兒時偶像是Magic Johnson,他笑言小時候會模仿偶像的打球動作。(顏行書instagram)

顏行書因為籃球蛻變,學會待人處事,了解無盡的籃球知識,直到現在從球員轉為教練的階段,他坦言籃球已是生活的一部份,「我已經離不開籃球,很高興自己可以把工作跟興趣結合在一起,非常享受我的工作。」從球員身份畢業,投身到教練工作,對顏行書來說每天都是新挑戰,無時無刻均在學習:「起初2年的教學,我的方式比較單一,就是要求紀律、專注。後來,接觸更多不同成績或水平的球員後,懂得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或是指導不同年紀的學生也要不一樣方法。」觀察球員性格、特質,因材施教,為顏行書的教學工作添上樂趣及挑戰,「將不同球員放到正確位置,令我覺得當教練也很有趣,讓我也能從中累積教學經驗,不去限制球員發揮,反而為他們創造無限的可能。」擁有無限可能的又豈止球員呢?身為教練的顏行書也在努力以不同方式,回饋那改變他生命的籃球。

顏行書執教天主教輔仁大學男籃隊,在場外與學生打成一片,看來他是位恩威並重的教練。(顏行書instagram)
顏行書(中)從球員轉為教練一樣得心應手,他因材施教,不局限球員發展,反為他們創造不同的可能性。(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