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王信凱】王信凱的低調 由街籃到CBA:球員是以冠軍定義嗎
也許稱不上是台灣最大名氣的籃球員之一,甚至從來不是中華台北隊的成員,出身街頭籃球的王信凱,卻是每支效力球隊的Highlights常客。
見縫就鑽、快攻毫不猶豫、連在球賽加時都敢背後傳球的全國3ON3冠軍,由街籃打到高中籃球殿堂HBL,再先後征戰各大亞洲頂級聯賽SBL、CBA、ABL。
30歲時因傷高掛球靴,也許未偉大得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終結;他不是最突出,卻是最有特點的一個。
香港01記者葉詩敏 台灣直擊
一直覺得出身街頭籃球的王信凱自由奔放,除籃球以外還熱愛衝浪、滑板,一身紋身加上隨性的街頭風打扮,看似平常卻不普通,就像他的籃球征途。不少香港人認識「阿信」,僅止於藝人余文樂身邊的潮流型男,未必知道他是在場上刁鑽敏捷、敢耍敢拚的「後衛魔術師」。
「想擁有自己的球衣」 高中南下打HBL
訪問當天第一次接觸真人,有別於場上的快打旋風,他對籃球和生活的熱情,其實藏在不徐不疾的自在裏。
「當初對未來其實沒什麼打算,單純是因為想打高中籃球聯賽(HBL)、想擁有一件自己的球衣才會入讀三民。」想藉HBL證明自己,在那時候已在台中水利街場打出名堂的阿信,南下高雄加入當時崛起不久的三民家商,之後便是歷經波折、每天刻苦練球奮鬥的故事了。最後他在高二於HBL「地標」8強不入,激發下於高三那年助三民打入4強,讓高中籃球旅途留下誰也帶不走的青春回憶。
再然後,是因為一個「勇敢嘗試至少不會後悔」的想法,向前隊友投石問路探聽下加入台銀,展開職業籃球生涯,之後轉戰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雲南紅河奔牛陣營,兩季後回流助台啤成為SBL史上第二支締造連霸的球隊。然而,就像是運動員不變的定律似的,體能和意志再強大終究也敵不過傷患,阿信30歲時因腳踝韌帶斷裂退役。
SBL板凳到CBA先發 快攻妙傳打出價值
訪問當天約在阿信經常打球的新生公園籃球場,由於鄰近台北松山機場,一個多小時的訪問期間,每隔十多分鐘就有飛機於低空飛過,顧慮收音的阿信都會自動停下來,笑看着天空緩緩讚嘆「很漂亮吧」。那麼外闖的天空,有沒有比較漂亮?
CBA讓我看到另一個世界。
34歲的王信凱說,打CBA的那段時光,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台灣球員球風靈活擅打快攻,面對身材高大的CBA對手,身高1.78米的阿信憑速度和獨特妙傳找到了場上生存的價值:「我個子比較矮,高個子有高個子的球風,矮個子有他厲害的地方,那時候的教練和隊友都給我蠻大的發揮。我後來在CBA打到先發的位置,都勝過於在SBL每場坐在板凳。我很感激那時候的CBA經歷。」
肩部、眼神的假動作後再Crossover晃過對手,是王信凱的招牌動作,也在中國球迷腦海中烙下了身影。「台灣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的一個地方,我認為台灣很多球員必須大膽往外闖,正因為我們地方小,更應該去看世界擴闊眼界。」
別人說我愛耍球,但這就是我獨特的風格,因為我很自豪自己是街頭出生的籃球員。
「打街籃不是欺負對手」
「如果沒有重傷會繼續打下去嗎?」那些炫目的手肘和後手傳球仍歷歷在目,記者不禁追問。
「我還是會退役,我自己的規劃是當完兵就不再打籃球了,當然那時候的受傷很嚴重。我知道我不會是台北隊的成員,我也知道我不會是球隊的主力,我在台灣打球大部分時間都在板凳,如果那時候我還是堅持要打,打到30歲、40歲,當你不知道往後做什麼,便有點迷茫。」阿信隨性,卻從來清楚自己想走的路,就像他大學時入讀台藝大,除了運動神經好得驚人,他的專欄文筆和照片確實不愁沒出路。
還好,退役不是結束。無論是在打職業籃球時,還是卸下戰袍後,王信凱始終是那個喜歡在街場「鬥牛」的「魔術師」;能夠隨心的打球、以Crossover花招俘虜目光,也許就是他所追求的籃球節奏。
「我比較喜歡打街球,因為很多對手跟一般職業賽場遇到的不一樣,很多人會說我們是不是在欺負他們、讓他們難看,我並不認為是這樣。能在街場跟他們一起打球,大家各取所需,互相學習。」街籃,就是一個征服的過程,好玩在與隱世高手不期而遇。
美國街場秀球技 以街頭出身為榮
去年阿信在ABL復出完季後到美國著名街場西四街與洛克公園朝聖,美國街籃對抗性強、不易喊犯規、落場便施展渾身解數的對手,都讓他樂在其中。花俏的換手和胯下運球、出奇不意的傳球和假動作,曾讓他在正規籃球被標籤為「自我」的球風,卻在異國獲得讚歎。「別人說我愛耍球,但這就是我獨特的風格,因為我很自豪自己是街頭出生的籃球員。」
「如果用音樂來比喻,我是非主流型的籃球員,我不認為我能成為別人的目標,我只是證明了打街頭籃球也能打上職業比拚。」雖然很不捨在賽場上勇敢打出自我、敢耍敢拚的王信凱,不過就如他所言:「職業也好街球也好,如果找到自己的舞台,不是只有打職業才是最好的球員。」
不論是籃球、衝浪、文字還是時尚,是籃神也好男神亦好,王信凱的魅力,來自從不拘束於任何一種既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