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跨半個地球到青藏高原 諾樂籃球教練莊遜:語言無礙交流

撰文:任祉羲
出版:更新:

「從西雅圖乘12小時飛機到北京,再搭3小時車到蘭州,乘4小時火車後坐的士去巴士站,再坐3.5小時巴士後再有車接我到仁多瑪,每次交通用上幾乎23小時。」
諾樂籃球隊(Norlha Basketball)教練莊遜(Bill Johnson)不以為然道出他從西雅圖到青藏高原偏遠村莊仁多瑪的遙遠旅途,因一次看到有關當地諾樂工坊的紀錄片內的籃球場,令莊遜對這高原抱有濃厚興趣,踏上征途擔任諾樂籃球隊教練,更跨越語言障礙將西方的籃球技術傳授東方的球隊,「這就是籃球的魅力所在,不需語言,憑動作便能傳達所思所想。」

仁多瑪的冬天寒冷,加上只有室外籃球場,當球場積雪時,令操練都變得困難。(莊遜instagram)

堅持聯絡1年 終如願到仁多瑪生活

莊遜每年在仁多瑪逗留9個月,當中大部分日子包括溫度可低至零下20度的冬天,令莊遜在只有室外籃球場的仁多瑪安排操練都頗為頭痛。面對嚴峻天氣和環境,卻沒有消減莊遜對仁多瑪及執教諾樂籃球隊的熱情:「我一開始被有關仁多瑪諾樂工坊的紀錄片引起對此地方的興趣,這個地方環境壯闊、景色優美,更突然看到片內的籃球場,開始在意這條村莊。」因為在意,莊遜在1年內不停聯絡諾樂工坊創辦人德清雅詩,向她表明意願,結果他的誠意終打動德清,如願於15年開始他在仁多瑪的奇幻之旅。

諾樂工坊創辦人之一德清雅詩,在莊遜1年以來的聯絡終於打動到她,安排莊遜到仁多瑪。(德清雅詩instagram)
莊遜透露諾樂籃球隊首次操練,球員們尚未有籃球服裝意識,他們穿著牛仔褲參加操練,有些球員更直接穿皮鞋落場練習。(莊遜instagram)
球隊後期經過莊遜調整後,開始培養籃球概念,全隊會穿著整齊的籃球裝備參加比賽或操練。(紀錄片《仁多瑪》劇照)

憑籃球超越語言不通障礙

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初到異地生活,少不免面對東、西文化衝突,加上語言不通關係,會否影響籃球訓練?莊遜感觸表示能夠超越語言,就是運動的魅力:「這就是籃球,甚至其他運動美妙之處,不論你說甚麼語言、文化、信仰、性別,當你走入球場就是籃球員,與隊友合作,爭取勝利。我第一次跟諾樂球員打波時,能夠憑隊友的動作或眼神就能看穿他的想法,我自然知道走到哪裏補位。」

看諾樂籃球隊現時展現團隊精神,莊遜苦笑道球隊曾經歷過一段艱苦調整的過程:「他們對籃球未有一種完整概念,打法都是個人單打。後來我發現他們生活文化是以家族為先,每人在家族中肩負各自的責任,缺一不可,所以將這觀念搬到球場內,他們便開始懂得球場合作精神。」

從一張白紙到了解概念、從單打到團體,莊遜花了120分的心血在諾樂籃球隊內。由於西藏沒有任何本地聯賽,莊遜為了讓球隊多有實戰經驗,不時相約附近村莊進行友誼賽,即使隨時要用上1至3小時不等的車程,球隊也從不嫌棄路途遙遠,就是為了享受那純粹的樂趣,「就是當地這種對籃球的熱情,令我決心一定要留在仁多瑪,讓他們的籃球苗子可以成長。」

諾樂籃球隊成員起初因未接受正統籃球訓練,打法偏向單打,經過莊遜的訓練後,他們學會團結更贏得首屆雲集60支本地球隊參戰的球賽亞軍,這比賽亦是莊遜牽線舉辦。(諾樂籃球隊instagram)
熱愛西藏文化的莊遜入鄉隨俗,打扮成當地人,更手抱象徵遊牧民族的羊合照。(莊遜instagram)

於仁多瑪2年半來的有趣經歷

由初到仁多瑪至今2年半的光陰,莊遜每天過著籃球、教學、文化交流的有趣生活,總會遇上令他哭笑不得的經歷。「他們無法出席訓練的理由層出不窮。」莊遜回憶起也不禁傻笑起來:「因為遊牧民族關係,夏天不時要放牧,球員有次告訴我家裏走失一隻羊,他要立即捉羊回家才能避免麻煩,所以要缺席操練;另外因為宗教原因,他們可能要徹夜參拜無法訓練。」面對球員不同缺席的理由,莊遜一笑置之,更保持開放心態入鄉隨俗,慢慢融入當地藏族生活,穿著當地服裝、與喇嘛比賽,甚至跟著球員於比賽前入廟參拜,活脫脫變成當地人。

當地人都是籃球愛好者,就連喇嘛都不例外,莊遜亦不時跟小喇嘛切磋籃球。(莊遜instagram)

莊遜在仁多瑪過上充滿籃球的生活,那麼他有後悔過起初拋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籃球教練一職嗎?「我不後悔!我還嫌一年在仁多瑪只生活9個月的時間不夠多呢!」確實,能夠過着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是最快樂,大家假若在青藏高原的籃球場內看到一名穿著藏族服飾的金髮碧眼外國人,請不要驚訝,那位就是為推動高原籃球遠道而來的莊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