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補習導師靜研IG教考試、出Story答問題 學生:幫到手

撰文:翁曼琛
出版:更新:

為了爭取佳績,不少考生都會報讀補習班應付公開試,原來現時更有補習導師在社交媒體上教學。中文科碩士級導師靜研接受「01教育」訪問時提到,除了常規課程外,她還會在Instagram上分享應試策略及課外知識。雖然教學形式較簡單和有趣,但經營過程也會遇上困難,包括難以清晰表達概念、營運時間不足、發佈內容不符合學生興趣等。

自小熱愛中文 盼任補習導師保持熱誠

靜研自小熱愛中文,對中文科老師印象也不錯,升上大學便擔任三年的兼職中文補習導師,當時學生不但十分重視中文,而且相信自己在教學上所付出的努力,啟發她現在正式成為中文補習導師。(鄭子峰攝)

靜研自小熱愛中文,對中文科老師印象也不錯,升上大學便擔任兼職中文補習導師。她表示,當時學生不但十分重視中文,而且相信自己在教學上所付出的努力,從中獲得很大滿足感,啟發她在畢業後就正式成為中文補習導師。

她續稱,補習導師擁有的自由度較大,容易保持教學熱誠,因而放棄了當初想成為日校老師的念頭,及後更通過Instagram教學,運用課餘時間協助更多學生。

以文字及影片進行教學 學生稱「好幫得手」

靜研會在Instagram上以帖文及影片形式指導學生,讓他們快速吸收知識。她提到,發布的帖子多數為應試策略,包括作答技巧及範文中心思想等,影片則會涵蓋課外知識,例如列明成語出處,以及介紹著名作者背景等,間中亦會透過Instagram的問答及投票功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其中最令她驚喜的是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日校中文科老師。

她補充,Instagram上的教學內容只是「補充品」,能夠幫助學生累積平日甚少溫習的知識。曾有學生向她表示,內容「可以釐清概念」及「好幫得手」,而她亦發現該些內容的收藏量和轉發量相對其他類型的帖文較高。

難以清晰表達概念 常規課更可應用知識

靜研指,即使Instagram上的教學成效顯著,經營過程也遇上困難,包括難以清晰表達概念、營運時間不足、發佈內容不符合學生興趣。(鄭子峰攝)

即使Instagram上的教學成效顯著,經營過程也會遇上困難。靜研指,帖子及影片發佈篇幅有限,難以加插例子解釋概念,反而常規課程能給予時間學生嘗試答題及學以致用,加上由構思想法到發布內容需要不少時間,所發布的內容又未必符合學生興趣。

她透露,大約有八至九成學生經Instagram認識自己,然後才報讀常規課程,平均每月收入與日校老師相近,每個課程最高可達上千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