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卷二考中國外交、二戰日本 有考生指出題直接易應付

撰文:盧勁揚 翁曼琛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試今日(15日)考畢,其中卷二共設有七條題目,考生可選答任何兩題。題目主題包括香港經濟發展、中國外交關係、二戰對日本的影響、極權主義與巴黎和會、以阿關係、國際社會合作及近代歷史發展。

有考生指,今年試題直接,只要有溫習重點已經足夠應付。有歷史科老師表示,今年歷史科卷二題型變化不多,但部份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較為罕見。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試已經於今日(15日)結束,其中卷二共設有七條問題,考生須「七選二」作答。圖為示意圖片。(資料圖片)

第一題,要求考生論述「在二十世紀,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城市化,而城市化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

第二題,評論1978年起中國如何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關係。

第三題,根據日本於1920至60年代的發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完結為日本帶來巨大轉變」的確實程度。

第四題,問及是否同意極權主義的興起是有損巴黎和會(1919年)決議的主要因素。

第五題,問及1945年之後,影響阿拉伯及以色列關係的因素。

第六題,分析於二十世紀下半葉期間國際社會及文化合作的障礙。

第七題,闡述「二十世紀歷史發展是由敵對演變成合作」,並以相關歷史例子支持。

有考生認為今年試題直接 熟習重點即可輕鬆應付

考生柯同學表示,卷一的題目較卷二容易,本身有溫到關於冷戰的史實,卷二卻沒有考核相關內容,相反問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的轉變。她認為,兩份試卷出題都較直接,只要熟習內容重點便可輕鬆應付。

另一位考生嚴同學提到,卷一的題目與歷屆試題的難易度差不多,主要以漫畫題測考考生對漫畫的理解,不需引用太多史實作答。不過卷二所問及的題目較難,特別是極權主義興起是破壞巴黎和會決議的主要因素。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科主任謝榮燊表示,今年卷二的題型變化不多,以比較題、直述題及立場題為主。雖然第七題是開放題,但考生只需引用合適的史實再加以論證便可。(翁曼琛攝)

歷史科主任:卷二題型變化不多 料考生多選答第三及第四題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科主任謝榮燊表示,今年卷二題型變化不多,以比較題、直述題及立場題為主。雖然第七題是開放題,但考生只需引用合適的史實再加以論證便可。

他續指,除了第三、第四及第七題外,其餘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均較為罕見。他舉例,第一題所問及的香港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互補關係,以往只出現「社會發展」而不是「城市化」的字眼,考生或因未能掌握「城市化」概念導致失分;第二題提到其他亞洲國家,學生需提及不只於中國和日本的亞洲國家,題材內容較偏門;第五及第六題則由於一般學校老師花較少課時的課題,所以學生未必懂得作答。

他又估計大部分考生會選答第三及第四題,因為兩道題目分別涉及考生較有興趣的日本史及歐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