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首屆公民科有MC題一半考生答錯 誤解立法會擁基本法解釋權
取代高中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年首度開考, 考生合格率為94.1%。根據考評局最新出版的文憑試《試題專輯》,考卷的三大題目中,有兩題考生整體表現「令人滿意」,餘下一題屬「良好」。全卷設有5條選擇題(MC),有一半考生誤解《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立法會;亦有約四成考生未能正確區分大灣區城市。
考評局今日出版今屆中學文憑試《試題專輯》,輯錄各科試題、評卷參考及考生表現分析等。公民科今年首度開考,該卷設有五條選擇題(MC),當中有三條題目答對率達8成以上,其中一題達98%。
近4成考生未能正確區分大灣區城市
不過,有兩題考生表現不太理想,其中有一條要求考生分辨《基本法》的正確陳述,只有50%考生回答正確,即《基本法》的修改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屬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不過,有一半人選取的答案,均包括《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立法會。
另一題要求考生區分佛山、泉州、肇慶,哪一個屬於大灣區城市,正確答案為佛山和肇興。題目答對率只有62%,即有38%考生答錯。
至於考生長答題表現方面,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從經濟、科技和文化三個範疇中,選取兩個說明中國的發展如何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專輯》指,表現佳的考生解說時,提出合理的論據,並加以解釋。例如在經濟方面,考生能夠指出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有助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方面,航天科技的發展,有助提升國家技術水平;文化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保育和申遺等,有助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
不過,部分考生僅能泛論中國在不同範疇的情況,但未能緊扣其發展如何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則會被評為「表現稍弱」。
考評局:考生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答題大致達合理水平
第三題則要求考生解釋「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的看法。被考評局指,評為「表現較佳」的考生,「對國民身份認同及相關知識有良好的理解,並能結合資料內容,以不同角度清楚並合理地解釋題目所提出的看法」。《專輯》指,部份考生僅指出參與遊學團的好處或經歷,而未能清楚解釋這些好處或經歷可如何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專輯》總結,考生的整體表現令人滿意,答題大致能表現出合理的水平。大部分考生均明白題目的要求,對題目所涉及的課題及相關知識有基本的理解。但仍有少部分考生抄錄或引用資料後,就資料的解說不足或未能運用資料建構其論點,建議考進一步提升運用資料及論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