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抗壓小貼士 臨床心理學家勉勵同學「不是一試定終身」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DSE)星期三放榜,如果成績未如理想,可以怎樣面對?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博士勉勵考生,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並不是「一試定終身」,「待人接物等價值,緊要過多一分定少一分。」

放榜在即、張博士建議考生從身體、情緒方面等、檢視自己有沒有過多壓力,亦可嘗試靜觀練習等方法紓緩,她建議家長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以願意支持的心給予子女空間。

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分享DSE抗壓小貼士。(盧翊銘攝)

考生或不為意情緒變化  若現頭痛、腸胃不適、肌肉繃緊須注意

出現壓力時,人會感到煩燥、坐立不安、持續低落等,但有時自己未必為意,「因為成日諗嘢而同自己失聯。」張博士提醒考生如果情緒敏感度低,可以從身體徵狀覺察自己,例如有沒有頭痛、腸胃不適、肌肉繃緊等。

她建議考生放榜前要照顧好身體,例如吃喜歡的食物、足夠休息,「雖然老生常談但重要。」但如果有一兩晚失眠,也接納自己短暫地難以入睡。

DSE 即將放榜、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博士分享抗壓小貼士。(盧翊銘攝)

準備不同升學出路 以靜觀練習助專注當下

考生對成績可能有最好的期望,又或「災難化思想」,擔心最差情況出現,對此張博士有兩個建議。第一,可先準備不同成績的升學出路,放榜時就沒那麼手忙腳亂;第二,若太多憂慮、「唔知自己驚啲乜」,可以預想一個最怕出現的後果,並想出三個不會出現的原因,以及三個出現的好處,例如其實自己不太喜歡讀書,升學之外會否有其他出路?

不過,若思緒不斷重複而無法停止,她建議可以做一些呼吸及靜觀練習,幫助自己回到當下。例如沖熱水澡時感覺水的流動、喝茶時看看杯中倒影,專注於事物為五官帶來的感覺。

家長應留意自己情緒 給予子女空間

除了考生本人,張博士強調家長的情緒狀態也很緊要,如果自己狀態不好,都會影響子女。她又提醒家長多給予子女空間,不用過多問候,願意支持就足夠。她補充,如果家長見子女壓力嚴重但不願求醫,也不要勉強,可以多陪伴,留意子女情況。

若子女成績不理想,她提醒家長不應說:「唔好唔開心啦」,因傷心也是情緒的一部分,更應避免「早知就應該⋯」等說話,也不應馬上教訓。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2022年出版抗逆小冊子,並設計「減壓情識」應用程式供公眾下載。(盧翊銘攝)

抗逆需從小練習 盼社會接納更多可能性

張博士指公開試放榜也是一個逆境,雖然有這些「抗逆小貼士」,但抗逆力要靠不斷練習來培養,就好像做運動,「心理肌肉」也是要鍛練的。近年學童精神健康備受關注,她認為應自小學習抗逆方法,例如在學校引入靜觀課程。她介紹其中一套由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推出的「MANGO」方法,包括五種抗逆技巧,根據不同研究實證整合而成。

「MANGO」為五種抗逆法的英文字頭,分別是意義和目的(Meaning & Purpose)、接納(Acceptance)、滋養自己(Nurturing Yourself)、感恩與慷慨(Gratitude and Generosity)及樂觀(Optimism)。

「M」意指把逆境視為個人成長和自我發現的機會;

「A」則是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足,以及接納困難是人生的一部分。

「N」是透過健康習慣、五官感受、靜觀或冥想等靈性活動來滋養自己;

「G」是以寫感恩週記、做義工等幫助自己轉移注意力。

「O」解作想像自己的不同可能性,將眼前逆境視為一次性及外在因素所導致的。

「就算讀到神科都不一定開心」,張博士建議考生嘗試轉換對考試結果的解讀,對自己有更多不同想像。例如從「考得差是因為愚蠢」,轉換為「這次考試特別難」,鼓勵他們發掘自我價值。讀書不是世上唯一的才出路,她希望社會容納更多可能性,「風氣需要大家一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