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嶺村清拆建公營房屋 兩歷史建築或受影響沉降 保留11件文物
政府擬清拆有逾400年歷史,被稱為「市區古村」的茶果嶺村寮屋區,以重建成6幢公營房屋,涉及近4,500個單位。古物古蹟辦事處今日(1日)公布的最新文件指,重建範圍一帶有兩幢三級歷史建築,包括屹立茶果嶺122年的「羅氏大屋」,以及有74年歷史的茶果嶺天后宮,重建期間兩幢歷史建築或會受沉降等問題影響,土木工程拓展署要加強監察,並增設防護屏障保護。
另外,地盤範圍內亦有9個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包括茶果嶺鄉民聯誼會、前四山公立學校、店鋪金屬折疊閘門和界石等,將會受工程直接或間接影響,古蹟辦建議土拓署應攝影紀錄,並在工程期間收集部份文件,交由建屋的香港房屋協會,視乎詳細設計配合房屋發展,介紹茶果嶺村的歷史。古蹟辦認為,在相關緩解措施配合下,有關文物保育建議可以接受,。
古蹟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指,茶果嶺村重建地盤內有一幢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羅氏大屋,位於茶果嶺道50A、51及51A號。羅氏大屋約於1900年興建,至今有約122年歷史,是茶果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住宅樓宇之一。
文件指,羅氏族人從廣東惠陽移居本港後,在石礦場從事採石工作,並使用該處出產的花崗石建造羅氏大屋,據說,獲清朝政府推舉為茶果嶺「頭人」的羅寬,就是其中一個最早在茶果嶺定居的羅氏族人。羅寬在1904年向香港政府租用茶果嶺一個花崗岩礦場,而另一個羅氏族人羅先哥則在1849年從賴亞七購入鯉魚門一個石礦場。
另外,距離重建地盤50米內的茶果嶺天后宮,同樣已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文件指,首個天后宮位處岸邊,相信是建於1845年,但於1912年被颱風摧毀。根據天后宮內的牌匾,四山村民於1941年集資興建新廟宇。其後,廟宇因亞細亞火油(華南)有限公司興建儲油庫而被拆卸,政府於1948年建造現有的天后宮。
土拓署指,擬議工程或會對將受地面振動、傾斜和沉降間接影響,故應在施工期間,應監測其振動,傾斜和地面沉降,並採用3A監測系統,分別是戒備(Alert)、警報(Alarm)和行動(Action),並對羅氏大屋進行製圖及攝影記錄,狀況勘測和結構評估。 同時,在整個工程期間應為羅氏大屋設置防護屏障。
文件又提到,在重建地盤內發現8個具有歷史價值的構築物和文物,包括:
1. 茶果嶺道212號
2. 前四山公立學校
3. 茶果嶺道 40號(茶果嶺鄉民聯誼會)
4. 茶果嶺道95及95A號
5. 茶果嶺村大街店鋪的12套金屬折疊閘門
6. 1910年的紀念碑
7. 茶果嶺花崗岩礦場兩塊界石
8. 多子石
9. 「合義龍」龍船
古蹟辦指,留意到擬議工程會對文物建築或構築物有直接影響,包括茶果嶺 212 號,前四 山公立學校,茶果嶺鄉民聯誼會),茶果嶺95及95A號,故應在工地清理或拆除和工地平整階段中進行攝影、錄像、製圖記錄,以及內部和外部的3D掃描工作。
另外,古蹟辦又指,應保留直接受影響的文物建築或構築物的可移動文物或構造,包括任何仍然存在於前四山公立學校內的紀念牌匾、茶果嶺大街商店的金屬折疊閘門、茶果嶺95及95A號的花崗岩磚,1910年紀念碑和茶果嶺花崗岩採石場的兩塊界石,並盡可能在清理工地或拆除和工地平整階段中收集,並交由房協用於後續的房屋發展。
至於多仔石和及「合義龍」龍船,古蹟辦認為則應在施工前進行攝影記錄,由於將會原址保留多仔石,因此在整個工程中將在石塊周圍設置保護屏障。 而「合義龍」龍船應小心搬遷並遠離工程範圍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