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李基紀念醫局改建住宅 御門.前料被高樓包圍遮景觀
【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九龍城街市重建】市區重建局今年5月,宣布啟動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最新文件顯示,屹立九龍城逾70年的李基紀念醫局將不獲保留,現址將會重建成41層高住宅大樓,而重建地盤範圍內的4幢戰前唐樓則只有3幢獲保留,但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會否整幢保留,還是保留有價值的部份。
文件亦顯示,未有納入重建範圍內、樓齡不足十年的私樓「御門.前」將會被新建的住宅大樓平台「U字型」環抱,並會被高近廿層的住宅包圍,意味着,「御門.前」現時相對開揚的景觀將會消失。翻查城規會資料,在接獲的208份公眾意見中,超過一半來自「御門.前」的法團和住戶,批評擬議發展遮擋大廈景觀,又憂慮擬議重建計劃會令該區獨有的「小泰國」和潮州文化瓦解。
規劃署已表明支持重建方案,城規會明日(7日)將會開會討論有關重建計劃,預料很大機會「開綠燈」通過。
市建局提交到城規會的文件顯示,「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計劃將分為三個主要地盤,當中將重建成住宅的主地盤位處衙前塱道、衙前圍道和南角道一帶,包括現址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用地,將會以8倍地積比興建住宅7幢住宅大樓,另會預留1倍地積比興建非住宅建築,換言之地積比合共為9倍,大樓高度介乎143米至160米,預料樓高38至41層,遠超現時的3至8層高,意味着九龍城將大變天,多幢高樓大樓矗立。
新建住宅樓高近40層 U型包圍御門.前
位於該地盤中心、2014年入伙的「御門.前」不會受今次重建計劃影響,根據發展計劃圖,擬議發展住宅大樓的平台,樓高4層,將以U字型包圍「御門.前」,而新建的大樓則樓高38層,較現時24層高的「御門.前」再高十多層,附近亦會有其他新建住宅,亦即「御.門前」的景觀將會被大範圍遮擋。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重建項目是市建局首次實踐「轉移地積比」的發展概念,亦即利用鄰近啟德門户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城規會文件顯示,擬重建成住宅的主地盤,政府土地佔62%,僅38%屬私人用地,而三個地盤合計,政府土地更佔約71.67%,換言之,整個項目,私地只佔28.3%。
剷平李基紀念醫局 僅研保留基石和石碑
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開會通過,不會對逾70年歷史的「李基紀念醫局」評級,令外界憂慮極具歷史價值的醫局將會被剷平。城規會文件顯示,李基紀念醫局現址,將會重建成住宅大樓,但會研究保留醫局的基石和石碑等,以展示其歷史價值,但最終方案仍有待研究。
賈炳達道公園將會劃出6,600平方米土地,興建新政府綜合大樓,預料樓高14層,李基紀念醫局、九龍城市政大樓和九龍城獅子會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均會重置到該大樓,除了上述三項設施外,大樓亦會包括公共圖書館、康文署體育館等,並會設有地庫停車場。
保留三幢戰前唐樓
另外,重建範圍亦內有三幢戰前唐樓,分別座落於衙前塱道36及38號、衙前塱道44及46號,以及衙前圍道68號,市建局亦在文件中提到,計劃將上述三幢唐樓保留,以維持九龍城地區的歷史氛圍,但暫未知會否將整幢建築物保留,最終保育方案有待進一步研究,包括建築物的內部結構評估。至於同樣屬於戰前建築物的衙前塱道59號,文件則未有提及其未來去向。
▼5月27日 市建局公布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
另外,市建局早前表示,會在主地盤的街道兩旁提供商舖及街道活動,以加強「小街飲食文化區」的地方特色,而新政府綜合大樓對面亦會設置市集廣場。
衙前塱道、南角道行車路封閉變行人專用區
值得注意的是衙前塱道及南角道的行車路將被封閉,亦即如同利東街一樣被「殺街」,文件顯示該兩條路將會變成至少18米闊的行人專用區,有關通道日後將會24小時開放予公眾使用。
城規會就今次重建計劃接獲206份意見,當中至少118份為反對意見,佔整體57%,主要來自「御門.前」的業主立案法團、住戶和業主,以及長春社,包括批評現有重建方案將遮劏「御門.前」和鄰近住宅的景觀、憂慮現有的鄰舍和社區關係將會被瓦解,並促請市建局保留該區獨有的「小泰國」和潮州文化;亦有意見不滿市建局重施「殺街」的做法,並將公家道路變為私人道路,擔心會加劇該區現時塞車的情況。
市建局隨後補充指,在有關重建計劃公布後,一直與「御門.前」業主立案法團及大廈居民保持緊密溝通,包括以書面及兩次親自會面聽取住戶的意見。當局又指,現時重建計劃仍在規劃階段,考慮到「御門.前」的住户擔心新建大樓會帶來「包圍感」,將會研究改善細節,包括在「御門.前」多個單位預留視覺和通風廊,並減低樓宇高度,以整體改善地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