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河首發現易危大鱗鰭鰕虎魚 惟下游水質持續偏差普遍受污染
撰文:葉海瀅
出版:更新:
位於東涌西南方的東涌河,是香港著名的生態景點,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今(22日)公布,首次於大嶼山發現大鱗鰭鰕虎魚。據過往記錄,該魚只棲息於珠江口一帶水域,且於《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列為易危。
綠色力量形容是次發現「令人欣喜」但指出東涌河下游普遍受污染,水質持續偏差,冀當局加強保育,防止生態環境退化。
+2
自2018年起,綠色力量展開「東涌河生態及水質調查」,記錄並監察東涌河盆中上游至下游的河道和河濱。
今次調查首次發現的大鱗鰭蝦虎魚,並在東涌河一帶記錄原生淡水魚類66種、兩棲類15種、爬行類17種、蜻蜓55種,以及維管束植物360種,並錄得多種具保育價值物種,包括瀕危的盧氏小樹蛙、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蟒蛇、易危的斑灰蜻、同屬易危的植物石梓。
河段生境、溪流群落狀況普遍退化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保育經理袁欣鈴表示,東涌河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大型天然河流,從河源、河口至海灣仍大致保留天然面貌,具高生態和保育價值。但她提到,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中,東涌西發展範圍剛好與東涌河下游河段重疊,憂東涌河河谷起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又指,當局雖已進行大型河道生態復育工程,包括計劃保育東涌河,將東涌河東河下游近石榴埔一帶,復修後其大部分範圍納入「河畔公園」。然而,是次調查發現該河段的魚量非常少,顯示目前該河段生境和溪流群落狀況普遍退化。她強調,當局日後需要為該河段重建多樣化及複雜的水生境,才有望恢復河流生態。
袁欣鈴續指,調查結果亦反映未來「河畔公園」上游位置的水質污染問題嚴重。她提到,石門甲村有污水經雨水渠不斷排放到東涌河,在石門甲的污水排放口,污染物氨及氨氮濃度均超出環保署制定的「排放入內陸水域的流出物的標準」,相信是水質污染情況嚴重的主因,敦促當局需著力解決問題。
生物多樣性目標僅3成達標 觀鳥會批規劃保育割裂 加速生境損失水質污染|嘉陵江鉈濃度異常呈血紅色 鋼廠塵灰流入河流所致馬鞍山食水變黃 水務署稱水質恢復清澈 有種情況可先放水2分鐘150斤瀕危大白鯊僅賣得這價錢?網紅燒烤鯊魚案漁民及轉賣者被捕比大熊貓還珍稀 世界瀕危物種伊犁鼠兔時隔8年再現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