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食環垃圾站熱過街頭如「蒸籠」 工友被迫垃圾桶邊用膳休息
本港天氣持續酷熱,七月更錄得破紀錄高溫,外判清潔工在又濕又臭的垃圾站內工作,苦不堪言。有調查發現垃圾站內平均溫度達32.2°C,較天文台七月平均氣溫高1.9°C,由於空氣不流加上異味,67%受訪工友經常感到身體不適,甚至出現翻新過的垃圾站環境衛生比舊有垃圾站更差的情況,有工會指工友無法在站內用膳休息,加上工作繁重,寧在垃圾桶邊食完飯再開工,「最心酸係喺香港返工,竟然有工友好似垃圾咁冇尊嚴。」促請食環署改善。
三分之二受訪工友在垃圾站內工作經常感到身體不適
樂施會今年6至7月期間,成功訪問全港200位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並與6名清潔工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近七成受訪工友年齡為60歲以上,有13%更高達70歲以上,男女比例接近7:3,96%受訪者只有小學或初中程度,顯示他們能夠轉職議價能力不高,反而擔心在疫情下保不住工作。
研究團隊在垃圾站內進行實地調查,發現圾站內平均溫度達32.2°C,較天文台今年創新高紀錄的7月平均溫度高1.9°C,67%受訪工友在垃圾站內工作時經常感到身體不適,當中66%工友稱與悶熱潮濕和空氣不流通相關,而且問題同樣出現於已翻新或新建的垃圾站,有27%工友表示即使在已翻新或新建垃圾站工作,但蚊蟲鼠患問題是導致其身體不適的主因,比例明顯高於在舊垃圾站工作的工友(18%),反映已翻新或新建的垃圾站設計上較難阻隔蚊蟲鼠患。
調查顯示,近半受訪工友表示難以在垃圾站內休息,有41%工友指站內太悶熱,亦有30%工友站內衞生環境欠佳,有77.8%人寧願改至街邊陰涼處休息,但反而會被市民或主管誤會清潔工正在躲懶。
站內有風扇但空氣缺乏流通 臭味停留不散
裝備方面,即使「防暑指引」列明僱主要為清潔工提供飲用水及帽子,但仍有多達43%的受訪工友指僱主未有提供飲用水及13%指僱主未有提供帽子,反映大部份僱主根本没完全執行指引,以及勞工處現時以巡察方式執行指引的不足。
46歲的外判清潔工鄧女士主力在垃圾站內工作,職責包括清潔垃圾站、處理垃圾和操作壓縮機、清洗站內的廁所等,每日工作時間約10小時,當中包括1小時午膳時間,她稱雖然站內設有安裝牛角扇,但依然非常悶熱, 「呢個站無抽氣扇,就算有牛角扇,但感覺都係吹唔到自己,加上做嘢要周圍走,更加感受唔到涼風。」雖然環境悶熱,但由於她負責工作難以找人頂替,加上不時有街外人將垃圾等入站內,鄧女士不得不留在站內休息和午膳,在酷熱天氣工作下變得很容易疲倦,「真係出好多汗,有時個身體好攰,都唔識肚餓、無胃口。」
55歲清潔工芳姐主要清掃街道,並要將垃圾收集至垃圾站內清潔,但她稱會刻意避免進入垃圾站。「面好熱,就算有五、六把風扇,依然好焗、好熱,而且陣臭味焗住喺入面。」垃圾站內不只難以休息,更有偷竊問題,「連水杯都被人偷。」芳姐寧願冒着被投訴的風險,亦要在戶外休息,「其實冇得揀,唔知可以點。」
工會:工友好似垃圾咁冇尊嚴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表示,曾派員親身巡視垃圾站,發現站內所謂休息室與垃圾為鄰,完全沒有分隔,環境衞生情況未如理想,部分缺乏煮食空間或提供飲用水的設施,「真係連基本要求都達唔到。」根據食環署資料,全港164個永達離街垃圾站,只有17.6%已經或即將翻新,另有878個鄉郊垃圾站大多更是冇水冇電冇休息室或廁所,黃認為情況並不理想,即使已翻新的垃圾站,由於沒有詢問過工友意見,以至設計上偏重垃圾處理,例如新站通風異味不能排出社區,結果站內除臭及衞生環境未有改善,「翻新咗新站仲差過未翻新的舊站。」
清潔工人職工會總幹事胡美蓮表示,全港約有1.3萬名清潔工,包括掃街及駐守垃圾站,但垃圾站為垃圾而設計,完全沒有人性化考量,以致工人盡量避免在垃圾站內休息,「有工友返工日日揹住2公升水放垃圾車,去到邊飲到邊;有工友午膳喺垃圾桶旁邊食飯,抖一陣就開工…最心酸係喺香港返工,竟然有工友好似垃圾咁冇尊嚴。」
有工友返工日日揹住2公升水放垃圾車,去到邊飲到邊;有工友午膳喺垃圾桶旁邊食飯,抖一陣就開工…最心酸係喺香港返工,竟然有工友好似垃圾咁冇尊嚴。
樂施會建議,應將抗熱裝備,包括小風扇、手袖、毛巾/冰巾,寬邊帽等納入「防暑指引」,並要求外判商向清潔工派發上述裝備;參考內地各省市及亞洲各國例子,研究向戶外工作者發放高溫津貼,並建立酷熱天氣下的停工標準,以客觀指標保障工友健康;將「工作安全及健康指引」及有薪病假納入政府外判標書的要求,例如將「工作安全及健康指引」加入扣分制度中,以提高阻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