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精修古董錶工匠未獲發牌 成區內唯一「三無」檔戶
觀塘巿中心重建項目開展至今已逾十年,附近商店及小販均陸續被安置。一些依賴觀塘以往獨有的街道文化下,應運而生的工匠亦因而漸漸沒落,當中有一名鐘錶匠因錯過當年食環署一次性的工匠登記,使他苦等多年仍未獲當局發牌,成區內唯一「三無」工匠,即無登記、無發牌及無安置。
現時,年過六十的鐘錶匠佘先生僅希望求一個安置,讓他不用一搬再搬,惟食環署僅指鐘錶匠並未有在署方13年前進行的街上無牌經營工匠業務商販調查中進行登記,亦未提事後安置安案,令對方只能委身正在拆卸的建築地盤外掙扎求存。
裕民坊另一錶匠獲劃位經營 其他工匠退休或安置入巿集
在觀塘市中心近舊裕民坊一帶建築物已陸續拆卸,部分想平整土地用鐵絲網圍封,亦有部分仍在拆卸中,外部用圍板封起,並搭建臨時鋼架石樁供行人走過。目前上址共有兩名鐘錶匠仍在經營,其中一位是位於裕民坊76號外行人路的駱先生;後者則是同仁街行人路一帶擺檔的佘先生。觀塘區議會上月一份文件指出位於裕民坊76號外行人路的鐘錶匠擬獲發牌,並會安置到協和街93號對出行人天橋底行人路,屆時錶匠會有一個面積大約0.2平方米的固定檔位繼續經營,惟隻字不提佘先生的安置方案,令他成為區內唯一一個「三無」工匠,即無登記、無發牌及無安置。
不在香港錯過登記期限 自此成冊上隱形工匠
年過60歲的佘先生感到無奈,並指近年來食環署沒有聯絡過他。他憶述,2009年食環署於觀塘進行工匠登記時,因他當時有事處理,未有在香港,故錯過登記期限。雖過去一直向署方爭取登記發牌,惟至今仍未有回音。隨著觀塘重建開展,多年來佘先生已一搬再搬,2年內因應附近工程影響下已搬遷不下4次,在舊裕民坊拆卸後,更大大影響到其生意,以前舊裕民坊有大量小巴及巴士站頭,不少客人途經光顧,但如今車站已搬入現時凱滙地下的裕民坊新公共運輸交匯處,人流大減,佘先生僅希望獲當局發牌安置:「即使放我入裕民市集都好過無!」
多年來關注裕民坊重建的「活在觀塘」版主袁智仁表示,2017年時觀塘市中心共有5名工匠,當中包括補鞋匠福嫂、鐘錶匠駱先生、鐘錶匠佘先生及兩位現已退休的工匠。福嫂於去年被安置到裕民市集;駱先生將擬獲發牌;佘先生則至今未有任何安置。
袁智仁表示,佘先生過去曾多次與食環署會面,亦有往來,故肯定署方知悉佘先生的存在,加上於2019年的區議會中曾通過動議要求食環署向巿中心工匠發牌,當中亦包括身為鐘錶匠的佘先生,惟署方多次以2009年所進行的一次性工匠作為統計標準,並以佘先生未有在調查中登記為由,多年來未有發牌及妥善安置。
袁智仁:趕不及登記就當工匠不存在?
他指當局多年來亦未有再正式統計工匠的數目:「只要係嗰日嗰人係嗰刻唔喺度,就當佢唔存在?」袁智仁認為食環署說法奇怪,負責發牌的食環署及主導重建的市建局部均有責任安置佘先生,尤其是佘先生懂得維修古董鐘錶,這個技術在本港買少見少,行業具獨特性,當局應好好正視。既然裕民市集的空置率達3成,而早前亦有補鞋匠福嫂遷入的先例,促當局盡快發牌及妥善安置。
就觀塘鐘錶匠佘先生未有安置,食環署回覆查詢時指署方現正跟進具懷舊本土文化特色的無牌街頭工匠(包括鐘錶匠)的發牌事宜。在獲得區議會支持及其他部門批准後,會考慮在原址或其他適合闢設固定攤位的地點發牌,讓已登記的工匠申請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以便他們在獲簽發牌照後,可在適合地點合法地繼續經營。根據記錄,查詢所指的鐘錶匠並未有在署方2009年就各區街上無牌經營工匠業務的商販進行實況調查中獲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