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HPV疫苗「要睇父親意願」 巴裔女童接種率遠低其他族裔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衞生署轄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由2019/20學年起為小五及小六女童免費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減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中大護理學院去年就接種疫苗普遍率訪問華裔、印巴裔及尼泊爾裔等家庭,結果發現巴基斯坦裔家庭因父系社會主導、宗教因素,個人認知不足等原因,受訪巴裔女童的接種率不足10%,遠低於其他族裔20至30%的接種率,團隊建議增加少數族裔的資訊發佈與接收渠道、以及接種前半年舉行講座,減低少數族裔對注射HPV疫苗的抗拒度。

巴裔女童HPV疫苗接種率遠低於印度、尼泊爾家庭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去年5月至9月期間,進行一項研究關於南亞族裔家庭對女兒接種HPV疫苗決定的影響,透過新家園協會、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南葵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香港尼泊爾人聯會、醫護行者等非政府機構招募,成功訪問73名原籍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並至少育有一名9至17歲未成年女兒的家庭,並與12名條件相約的華裔家庭作比較,以了解南亞裔母親對女兒接種疫苗面對的挑戰。

研究發現,若細分73名南亞裔家庭的原國籍,再與華裔家庭比較HPV疫苗接種率,結果發現受訪巴基斯坦裔女童接種率低於10%,印度裔、尼泊爾裔女童接種率介乎20至30%,與華裔女童的接種率25%相若。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博士生兼項目研究員李佩琪分析,與巴裔婦女進行深入訪談後,發現她們較其他少數族裔更為重視丈夫的意願,若丈夫不同意,會令她們難以為女兒接種HPV疫苗下決定,其次亦有宗教認知誤區如穆斯林要求女性婚前不可發生性行為,女信眾誤以為既然沒有性行為,罹患子宮頸癌的可能性相對偏低,便不需要早於小學時便安排女兒接種疫苗。

倡增撥資源培訓醫療傳譯員協助溝通

研究又發現,少數族裔對人類乳頭瘤病毒或HPV疫苗缺乏認知,例如受制於語言障礙,不知道從那裏接收相關疫苗資訊,甚至預約接種時,難以與說中文的醫護人員溝通,最終放棄機會;有部分少數族裔婦女對疫苗存在誤解,例如疫苗會否引起不育,經期紊亂等副作用,加上私人注射疫苗費用高達4,000至6,000元,令她們對接種卻步。

團隊建議,政府應加強宣傳子宮頸健康及HPV疫苗接種的安全性,例如提供南亞語言版本,並透過少數族裔經常接觸的社交平台如facebook、YouTube等發放,政府亦應增撥資源加強傳譯服務,例如培訓額外的醫療傳譯員,協助南亞裔人士與醫療人員有效溝通,並鼓勵醫護人員善用健康諮詢及問診時間,向家中育有9至17歲女兒的南亞家庭提供接種HPV疫苗的建議。